文汇 5小时前
破题科技教育重知识轻实践“短板”,虹口成立新基地和实验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虹口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又有新举措!记者获悉,虹口区昨天(11 月 26 日)成立 " 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地 " 与 " 跨领域科创实验室 ",以长青学校新校区为核心物理空间,打造一个普惠全区、贯通学段、融合资源的科创教育新高地。这是虹口区积极探索公办学校科技教育创新模式,期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虹口经验,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样本。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虹口区肩负着打造科学教育创新样板的重要任务。依托 " 北外滩科创总部集聚区 " 和 " 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 " 的优势,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但眼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教育仍存在的碎片化、重知识轻实践等问题,传统实验室也存在高门槛、观赏性强、使用率低等突出问题。

如何破题?据悉," 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地 " 与 " 跨领域科创实验室 " 将秉持普惠性、全覆盖、重兴趣的基本原则,服务区全体中小学生,同时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按照规划,基地将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低碳环保、航天航运五大主题,推动科学与语文、数学、劳动等学科深度融合。确保虹口区中小学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基础性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设选拔门槛,避免出现 " 掐尖 " 现象,真正实现科技教育的公平普惠。此外,基地面向区内所有对科学探究有浓厚兴趣、具备创新潜质的中小学生,开放跨年级选课系统和跨校实践项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参与高层次科创活动。

在此基础上,虹口区将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科技课程衔接机制,为具有拔尖创新潜质的学生提供早期发现、持续培养的一体化通道,并与高中学校的 " 苏步青班 "" 谈家桢班 "" 孟宪承班 " 等人才培养项目形成有机衔接。其中,小学阶段侧重自然感知与启蒙、现象探究与发现等启蒙课程;中学阶段聚焦科创启蒙工坊、未来前沿创新等创造类课程,实施跨年级选课机制。

新建的 " 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地 " 与 " 跨领域科创实验室 ",硬件建设方面将突出功能复合、科技赋能、实用高效的特点。比如,内部将建设包括科创工坊、虚拟现实实验室、AI 智慧教室、天象观测台、跨域创造实验室等在内的专项空间,预留动态化学习场景,实现一空间多用途的灵活布局。在走廊设置微型科创展区、磁吸互动墙面,图书馆兼具天文馆功能,礼堂楼作为学生科创成果展示厅,打造校园即课堂、展品即教具的立体化学习环境。同时,整合智慧校园系统,接入 " 数智虹教 " 平台,实现线上预约实验设备与线下实操的无缝衔接。为每位学生建立数字化的学习数据档案,实现对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记录与追溯。

目前,新建基地和实验室拟与 10 家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达成合作协议,启动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联合高校拟完成首批 10 门基础实验课程设计。虹口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与上海市科技馆等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虹口区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地与跨领域科创实验室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育人效果,为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科技创新 中小学 高中 虚拟现实 ai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