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为何尚未使用金属脚手架代替竹制脚手架 ?
作者 | 孙梦圆 姚悦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这是野马财经的第 4958 篇原创
本文约 3369 字,阅读时长约 6 分钟
11 月 26 日,中国香港大埔宏福苑的冲天火光牵动着众多民众的心绪。截至 11 月 27 日,包括马云公益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等 40 多家企业及基金会驰援香港大埔火灾,合计捐款超 6 亿港元。而更加重要的一个追问则是,谁该为香港这场惨烈的火灾负责?或者说,谁为这场人祸添了一把柴?
香港大埔宏福苑的五级火警,将这座有 42 年楼龄的居屋卷入灾难。这是自 2008 年旺角弥敦道嘉禾大厦大火后,香港首次出现五级火警,也是 2000 年以来第二宗火灾,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起火的 7 栋大厦火灾已经全部受控。
最新的消息是,截至今日(27 日)晚上 8 时,火警共造成 65 人死亡,另有 279 人失联,70 人受伤,当中一名死者为消防员,并有 10 名消防员受伤。 另外,消防人员今日晚上约六时四十五分在宏道阁 16 楼梯间救出一名男性生还者。目前,警方以涉嫌误杀的罪名,在 27 日凌晨拘捕了涉事维修工程公司的两名董事及一名工程顾问。
公开资料显示,这座有 42 年楼龄的宏福苑属香港房委会居屋,共有 8 栋大厦,1984 个住宅单位,居住人口超过 4000 人。火灾发生前,宏福苑正在进行大规模维修工程,包括外墙批荡喷浆及铺设纸皮石等,目前工程接近完工阶段。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根据现场初步调查情况分析,本次火灾不排除刑事案件的可能性。这是自 2000 年以来香港发生的第二宗五级火警,也是继 2008 年嘉禾大厦大火之后的又一重大火灾。此前,嘉禾大厦火灾造成 4 人死亡,其中包括 2 名消防员,另有 55 人受伤。
7 栋大厦陷入火海
据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消息,11 月 26 日 14 时 51 分,消防处接获大埔宏福苑发生火警的报告,在 15 时 02 分火警升为三级。
据 " 香港无线新闻 " 报道,宏昌阁外墙棚架率先起火,其后蔓延至宏泰阁及宏新阁等大厦。一名宏泰阁住户在下楼时看到宏昌阁地下外墙网着火,火焰四处飞散,有火苗落入垃圾站引燃,随后蔓延至邻座楼宇。之后听到一声很响的 " 砰 ", 但感觉不是爆炸声。火警在三个小时内连升两级。到当日 18 时 22 分,火警升为五级时,已造成 4 人死亡。19 时左右,宏福苑部分大厦火势加剧,伤者陆续被送医,部分居民转移至庇护中心。
据中国香港副消防处长 ( 行动 ) 陈庆勇介绍,火警涉及多栋 32 层高住宅,外部围有棚架。最初发生在宏昌阁,火场面积 27 米乘 21 米,消防到场时已见棚架起火。宏福苑有 7 栋大厦陷入火海,有两三栋火势较严峻,个别楼层火势非常猛烈,有单位仍火光熊熊,楼宇内部温度非常高,消防员进入大厦灭火时遇到高温,部分楼层仍未能到达。消防正动用 7 部钢梯车在外围射水降温。现场环境非常恶劣,不断有杂物掉落。另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已逃出的居民不愿离开现场,在附近等候失联亲友的下落,其间有人自制纸牌、举起家属的姓名,在现场一带寻亲。直至当日 22 时 40 分左右,多位香港市民前往现场提供援助。

图源:罐头图库
李家超指出,房屋局独立审查组会就建筑物的外墙保护材料是否符合认可阻燃标准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做化验,如有任何情况,会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另外,屋宇署及房屋局独立审查组会采取特别行动,针对正进行中的工程,要求注册建筑专业人士及承建商,全面复核棚架保护网等用料是否符合阻燃性标准,提交报告。
警方于今日凌晨约 2 时在大埔、牛头角、新蒲岗拘捕 3 名本地男子,分别是涉事建筑工程公司 2 名董事及 1 名工程顾问,年龄介乎 52 至 68 岁,现正被扣查。警方强调,会全面调查包括大判、二判甚至工人,以尽快查找起火原因。
另外,屋宇署和房屋局会主动抽查地盘有关的保护幕和保护网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大埔宏福苑的业主立案法团于去年 1 月,通过 3.3 亿元方案进行屋苑大维修,要求 8 栋共 1984 户,每两个月、分共 6 期缴交 16 万至 18 万元的维修费,引起大量业主不满。上述法团文件显示,该屋苑于去年 7 月开始大维修,承办商为宏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原预计于明年 3 月至 6 月分批拆除棚架。
据 " 央视新闻 " 报道,针对此次灾情,社会各界正多方驰援香港。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于今天向香港红十字会捐赠 200 万元人民币,用于火灾的应急救援和人道救助,并将根据救灾需要提供后续支援。包括马云公益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等 40 多家企业及基金会驰援香港大埔火灾,合计捐款超 6 亿港元,向冒着生命危险英勇救火的消防员和应急人员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大火 " 烧出 " 香港棚业商会
火灾发生时,宏福苑正在进行外墙翻修,被竹制脚手架和绿色防护网覆盖。虽然大火起因还在调查当中,但当前已经明确,在干燥天气和风力作用下,竹制脚手架起到了助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竹制脚手架具有材料经济易取、运输存放成本低、易切割拆装方便等特点,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脚手架安全规范中普遍限制或禁止使用易燃材料是一个明确趋势,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主要是为了降低火灾风险,保障施工安全。
香港这样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城市,为什么还在用竹制脚手架 ? 此次火灾发生后,公众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将目光投向了和香港竹棚业密切相关的利益群体。
熟悉香港房地产业的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介绍,随着香港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竹棚业形成了诸多行业协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香港棚业商会、竹棚业香港联会、港九搭棚同敬工会等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棚业商会成立于 1941 年,迄今已有 84 年历史。据香港建造业分包商联会官网介绍,香港棚业商会由当年在港从事搭棚业的肇庆同乡为加强沟通而发起创会构想,该会现有商号会员数十家。
黄立冲表示,竹棚业相关协会既代表承建商,又代表工人。目前 ( 香港 ) 约有 2500 名注册竹棚工人,这些协会基本把培训、牌照、人手供给和业界话语权都握在手里,属于高度组织化的小圈子行业。
香港已经在推进金属棚架的使用。2025 年年初,香港政府宣布所有政府工程都一律使用金属脚手架代替竹棚架。3 月,香港政府表示未来 50% 的新公共工程合约将被要求使用金属棚架。
但黄立冲透露," 香港竹棚协会的潜在影响力对金属脚手架推行形成阻力。" 竹棚业界与工会一直公开反对 " 全面转钢棚 ",主张理由集中在 " 成本是钢棚四分之一、地形限制、数千工人饭碗、传统技艺 / 非遗要保留 " 等,这在客观上拖慢了政策切换的节奏。
此次火灾对于香港建筑业会具有多大的推进作用,也是外界关注的一大重点。
不过,关于竹棚架的未来,被取代是必然,但也不能一刀切。
据 " 红星新闻 " 报道,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理事长周思杰表示,工会以及相关业界同香港政府劳工处开过一次会," 其实会上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竹棚架本身的安全性并不比金属脚手架差,但最重要的是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来实施和监管,这些做到位了,竹棚架同样是安全的。"
此外,香港目前仍有三四千人在从事竹棚架相关行业:" 三四千人背后,就是三四千个家庭,所以就算是 ( 以金属脚手架替代竹棚架 ) 政策要推行,也需要考虑多方面原因,不能够一刀切。" 周思杰表示。
谁为火灾负责 ?
香港大埔宏福苑的冲天火光,刺痛了无数人的心,也引发了关于建筑行业安全的讨论。
" 宏福苑大火中,虽然官方动用了云梯车、无人机、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但仍面临‘看得见、救不着’的困境,暴露出高层建筑火灾救援的固有难题。" 一位消防专家向《中国慈善家》分析,此次香港堪称 " 灾难级 " 的大火,也为应急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启示。
另据 " 第一财经 ",有建筑从业者建议,要攻克高层住宅的消防及救援难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外墙保温材料管控、设置安全分区、设计独立防排烟系统、配备足量消防栓及喷淋等措施、合理规划疏散楼梯布局、预留专用消防车通道与登高作业场地等。
知名互联网评论家、速途网副总编兼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表示,香港大火的惨痛教训再次警示我们:安全责任绝不能悬空。无论是新建还是维修工程,施工方必须严守安全规范,构建更专业的施工体系。首要之举是彻底淘汰竹木脚手架,全面推广阻燃钢架。此次大火中,外墙竹脚手架成为 " 助燃剂 " ——干燥易燃的特性加速了火势蔓延,风险极高。内地已逐步淘汰竹木脚手架,各地应加快推进,在新建及改造工程中全面采用钢架等阻燃材料。切勿因图便宜、省事而使用易燃材质,早日换用阻燃钢架,就是为建筑筑牢一道安全屏障。同时,应推动 AI 赋能智慧防控,强化火灾预警能力。
" 当前科技条件成熟,可引入人工智能手段,如在重点场所部署 AI 摄像头、智能传感器等设备,实现 24 小时自动监测火情隐患。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报警,相关部门实时接收信息并第一时间处置,从而将火灾风险遏制于萌芽状态。"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今年 3 月,中国香港政府表示,未来 50% 的新公共工程将强制使用金属脚手架。但可惜的是,因为牵涉复杂的行业利益,截至这场大火之前,这一计划尚未全面实施。这与上海胶州路大火类似,人祸本已经被注意到,但却因为利益纠葛,最终仍然未能幸免于难。希望香港惨烈大火的警钟长鸣,正确的方向,再也不能用生命推进!
这场大火,也以最惨痛的方式警示我们:当传统的建筑工艺与现代城市的安全需求产生冲突,是否应当重新审视其存在的风险 ? 是时候全面叫停竹制脚手架了吗 ? 你觉得谁该为香港这场惨烈大火负责?评论区留言吧~

© 野马财经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