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八卦女 7小时前
内娱最强“打工仔”!“养”了乐华15年,王一博想自己做资本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王一博不续约 " 乐华娱乐,双方至今都没有给出明确回应。不过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王一博的社交账号连乐华官方号都没关注,而乐华今年关于他的动态也只有三条,还都是新春祝福性质的内容。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约作者:身披铠甲的方方

· · ·

王一博和乐华娱乐的 " 合约拉锯战 ",最近几乎成了内娱最大的瓜。 

坊间传言,这位顶流可能不会续约,相关话题也迅速冲上热搜,但双方至今都没有给出明确回应。乐华董事长杜华在 11 月 6 日微博回应 " 荒谬 ",疑似对传闻做出否认。 

▲乐华董事长杜华对传言的回应 / 来源:微博、百度  

不过一些细节,很耐人寻味:王一博的社交账号连乐华官方号都没关注,而乐华今年关于他的动态也只有三条,还都是新春祝福性质的内容。

从合同来看,王一博的合约到期时间是 2026 年 10 月,而他过去几年贡献了公司超六成营收,不续约的传闻让资本市场异常紧张——消息传出后,乐华股价单日暴跌 9.48%,而下半年的累计跌幅已超过 40%。

▲乐华娱乐股价 / 来源:网络截图  

其实,王一博早在 2018 年就成立了个人独资工作室,还注册了大量商标,这些动作很明显,他早已为自己的职业和商业布局做好准备。 

但是,在资本主导的娱乐圈里,独立真的就等于自由吗? 

1.一人扛下 60% 营收,却连股东都不是?这波打工太亏了

要说杜华和王一博的关系,那可真不是 " 老板和员工 " 这么简单。

两人结缘要追溯到 15 年前——当时王一博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把未来交到杜华手里。杜华后来提起这段往事还说,自己当晚都因为 " 突然被托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 " 而睡不着觉。

▲图源:东方 IC

在娱乐圈这种高流动性的行业里,能一起携手十几年,其实也挺不容易。

随着王一博一步步长大,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早些年他跟公司一群艺人一起挤着过集体生日,后来资源上来了,地位也起来了,2020 年开始杜华直接给他单独庆生。

但感情再深,也扛不住商业利益的诱惑。

乐华股票在资本市场上被戏称为 " 王一博概念股 ",招股说明书里 18 次提到他名字。乐华娱乐在对外宣传时,总爱强调自己 " 艺人阵容强大 ",韩庚、朱正廷、黄明昊、吴宣仪……听起来确实很唬人,再加上 " 港交所艺人经纪第一股 " 的头衔,看上去是一家底子很厚的大厂。但仔细拆开财报,真相更像是 " 王一博个人有限公司 "。这种依赖,在王一博与乐华娱乐的合约即将到期的背景下尤为令人担忧。

2024 年乐华总营收为 7.65 亿元,而王一博一人就贡献了 4.59 亿元,占比超过 60%;往前倒推,2022 年前三季度,他的收入占比达到 59%,而 2019 年还只有 16.8%。短短几年,他从 " 重要艺人 " 直接成长为 " 公司支柱 "。买乐华股票,本质上就是押注王一博会不会续约。

▲乐华 2024 年财务数据 / 来源:乐华 2024 年财报

更讽刺的是,王一博干着 " 老板级 " 的活,却拿着 " 打工人 " 的待遇。乐华的重要股东名单中,哪怕排名最末的孙乐也持有 0.37% 的股份,而王一博呢?从头到尾都不是公司重要股东,没有分红权,也不在管理层,说白了就是一个 " 高级打工仔 "。

▲图源:东方 IC

更让人觉得亏的是,他的分成比例据说只有 50%,与其创造的价值严重失衡——一个人完成公司 60% 的营收,帮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成功上市,年底分红却没有,股权没有,连演艺资源都无法完全掌控,这谁能甘心?

▲乐华重要股东名单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粉丝早已为他鸣不平,列出了一堆 " 乐华服务缺位 " 的例子:跨年舞台被强制塞入其他艺人搭戏,2025 年演唱会还出现威亚扣未扣牢的安全隐患。这种 " 一边依赖他赚钱,一边不给待遇 " 的模式,在任何行业都算高风险操作。别的公司都会 "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乐华却把所有鸡蛋都压在王一博一个人身上。

2025 年 3 月,乐华辟谣 " 提前解约 ",却对 " 到期不续 " 避而不答,官方声明甚至罕见地没提王一博的名字。当时就有网友猜测 " 是不是要闹掰 "。果不其然,随后股价就给了回答,10 月单月跌幅 12.69%,资本市场已经用脚投票:

没了王一博,乐华几乎啥都不是。

乐华当然想补救,2025 年中报里反复强调 " 王一博收入占比逐步下降 ",还称公司在拓展潮玩、虚拟艺人等新业务,IP 运营收入同比增长 128%。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 " 亡羊补牢 "。

IP 运营暴涨大概率是沾了王一博的光,新业务刚起步,短期内无法顶住公司的核心营收。培养一个能撑起 60% 营收的顶流,不是靠几个虚拟艺人和潮玩就能完成的。这种 " 核心艺人依赖症 ",早已是乐华的致命伤,只是以前有王一博撑着,现在撑不住了而已。

▲乐华 2025 年上半年财务数据 / 来源:乐华 2025 年上半年财报

2.  从 " 被管理 " 到 " 自己当老板 ",王一博的职业升级路太清醒  

如果说乐华的 " 依赖症 " 是客观事实,那么王一博的 " 跑路准备 " 就是他自己的选择,而且准备得相当早。他这两年的各种动作,并不是外界理解的那种 " 翻脸走人 ",更像是一个艺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地从 " 被公司管着 " 转向 " 自己掌舵事业 "。

他的布局早在 2018 年就开始,比爆红还早一步,思路非常清晰。

首先是公司布局:天眼查显示,王一博名下有 4 家公司,其中 3 家仍处于存续状态(存续状态中的两家公司,王正兴为大股东,为王一博父亲)。最关键的是 2018 年成立的上海弋博文化传媒工作室,作为个人独资企业,这不是摆样子的空壳子。个人独资意味着他全权掌控经营决策和收益,还能享受特定税收政策优化财务结构。工作室经营范围涵盖影视策划、广告设计到艺人经纪,形成完整业务闭环,相当于提前搭建了脱离乐华后的核心运营团队。有消息称,他的纪录片《探索新境》压根没给乐华署名,新商务代言 Helly Hansen 的全球合约也绕过了公司,这说明工作室已经具备独立对接资源的能力,合约到期后可以无缝衔接。

▲王一博参投公司 / 来源:爱企查

商标布局同样关键。王一博持股的天津地平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 2020 年起就开始注册商标," 王一博 "" 耶啵 ""WANGYIBO""YIBO" 等关键词全方位覆盖,涉及日化用品、乐器、珠宝钟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部分已经成功注册。这种 " 品牌护城河 " 一旦建立,他的商业价值就不再依赖单一演艺事业,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王一博部分注册商标 / 来源:爱企查

相比之下,留在传统经纪公司的弊端很明显。传统模式是 " 打包运营 ",艺人的收入要被公司抽成,资源分配听公司安排。顶流也难免要为其他艺人 " 抬轿 ",占用核心发展时间。经纪公司抽成高,实际到手收入可能只有一部分,剧本或代言选择还要受制于公司利益冲突,被动性明显。

当然,独立也不是没有风险。个人独资工作室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一旦出现债务问题,要以个人财产偿还,对管理和风险控制都是考验。但王一博显然已经做好准备。从 2018 年到现在,七年时间足够磨团队、沉淀经验、搭建体系。与其说他是 " 要离开乐华 ",不如说是职业路径的升级——从等待资源的人,变成自己制造资源的人。从顶流到创业者,他的这一步既有风险,也很彻底,是一场可能影响未来多年的职业转型。

3. /   当一辈子打工人,还是做自己的合伙人? /

在娱乐圈中,王一博的选择不是个例,而是顶流明星发展的必然路径。

明星职业发展无非两条:一是终身当 " 打工艺人 ",靠经纪公司分配资源,赚稳定但被抽成的收入;二是升级为 " 合伙人模式 ",自己当老板、持股份,将个人价值和公司利益绑定。后者已成为圈内顶流的共识。

其中,乐华原顶流艺人韩庚就是例子。韩庚没有像王一博那样到期不续,而是选择持股绑定。乐华文化 2015 年挂牌新三板时,韩庚通过西藏华果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 2.47% 股权,周笔畅、黄征分别持有 0.37%。

▲西藏华果果股权结构 / 来源:企查查

虽然比例不高,但意味着他们不再是单纯的 " 艺人与公司 " 关系,而是股东与公司的利益共同体。公司发展好,他们拿分红,上市或估值上涨,股权升值。乐华还主投主控韩庚主演的电影,实现资源向股东倾斜的双赢模式。

其他明星也把 " 合伙人模式 " 玩出了花。早年杨幂和经纪人合力创办西藏嘉行,她本人以 18.75% 出资成为第三大股东,通过借壳上市、投资影视项目、签下迪丽热巴等艺人,不仅把钱赚得盆满钵满,还顺手搭了个影视 " 帝国 "。

▲杨幂参投公司 / 来源:爱企查

到现在,杨幂旗下依旧有三家公司存续,而迪丽热巴自己目前也有一家存续公司——上海镜砚影视文化工作室,开始走自我经营路线。

放眼港交所,明星股东们也一样野心勃勃:截至 2025 年 11 月,徐峥、宁浩共同持有欢喜传媒 12% 股份;李连杰夫妇更是在今年 7 月以每股 0.1 港币买入远东控股国际(00036)约 115.35 亿股,一把拿下公司最大股东位置(约 72.58%),从艺人直接切换到投资人赛道。

▲欢喜传媒股权结构 / 来源:老虎证券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现实:顶流明星早就无法满足于传统的 " 打工人模式 " 了。当一个人的商业价值能撑起一家公司的营收,又能搭团队、开公司、画商业蓝图,那为什么还要给别人打工?经纪公司的价值在于艺人成名前的培养、资源配置,但等艺人成了 " 顶流发动机 ",资源、人脉、流量都在自己手上,公司反而会变成束缚。

王一博的选择很清晰:他既没有像韩庚那样持股乐华,也没有像杨幂那样和经纪人合创公司,而是干脆走 " 完全自主模式 " ——从 2018 年就成立工作室,搭团队、建品牌、做布局。合约一到期,立刻脱离乐华,自立门户。确实,前期投入大、风险高,但换来的掌控力更强,收益也统统归自己。

他现在的流量和商业价值摆在那儿,根本不怕没资源。脱离乐华后,不仅能挑更符合他方向的剧本与代言,还能通过自己的公司投资影视、开发衍生品,商业版图只会越铺越大。

但是,乐华显然不想放这棵 " 摇钱树 " 走,于是不断强调 " 收入占比下降 "" 股价稳健 ",甚至让杜华亲自下场辟谣。但问题的核心并没解决:乐华没有给王一博足够的话语权和利益绑定。如果早给一点股权,可能就不是现在的局面了。但现在一切都太晚了——王一博的 " 离职筹备 " 已经全盘铺开,资本市场也用股价做了回答。

归根结底,王一博的续约风波背后,其实是一代年轻人共同面对的命题:是继续当一名稳定的 " 打工人 ",还是冒险掌控人生?当资本和个人意志硬碰硬,我们也应该问问自己:在这个时代,当自己的主人,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王一博用 7 年的布局和转身告诉我们:

与其被动接受安排,不如自我掌握命运——哪怕充满风险,也要活得清醒、活得独立。

没有野心和能力的人,才会一辈子给别人做嫁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