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潮WAVE 5小时前
超级新股再现:英伟达第二还是中石油第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编辑|杨旭然

本周,摩尔线程这只 " 国产 GPU 第一股 " 正式启动科创板申购,以 114.28 元 / 股的发行价拟发行 7000 万股,募集资金 80 亿元,成为今年 A 股最贵 IPO。

其询价反响已经极其热烈。数据显示,267 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 7555 个配售对象提交了有效报价,有效拟申购数量总和达 704.06 亿股,对应战略配售回拨前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有效申购倍数为 1571.56 倍。

翻译一下就是,已经有 267 家专业的投资公司动用了他们管理的 7555 个不同的投资产品,集体来抢购摩尔线程的首发新股。

即便是那些本身对摩尔线程并不感冒的投资者,可能也会因为持有的理财产品间接参与到这场 " 打新 " 之中。

而对于那些想要吃到这块大肉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仅 0.03635054% 的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注定会让绝大多数人美梦成空。

在上证指数在 4000 点附近僵持的时候,我们又见到了一个超级 IPO 的诞生。创纪录的融资规模、光速的上市进程,以及市场对国产高端 GPU 龙头企业的空前热情,都让这次摩尔线程的上市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

但顾虑始终存在,毕竟回顾 A 股历史上的几次大大小小的牛市和结构性的大行情,超级 IPO 与见顶二字总是纠缠不清。

本文是来自《巨潮 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回暖

" 牛市 " 通常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迅速提升,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为承接大型 IPO 所需的巨额资金提供了可能。

当然,对于投行等相关方来说,这也是难得的利益兑现窗口期。

就在本轮结构性牛市启动之前一年,中国的 IPO 市场说是陷入冰点并不为过。

根据 Wind 金融终端数据,2023 年 A 股市场共有 313 家企业完成 IPO,合计募集资金 3565.39 亿元人民币。尽管与 2022 年相比,IPO 数量下降 26%、融资额下滑 39%,但放眼全球,A 股的 IPO 规模仍然相当庞大。

考虑到当时的大盘是持续走低、时不时就要 " 保卫 3000 点 " 的行情,投资者对 "A 股是融资市不是投资市 "、" 相信 A 股定投纳指 " 等批评越演越烈,并最终引发了监管层面的注意。

受 2023 年 "827 新政 " 后 IPO 阶段性收紧影响,2024 年 A 股 IPO 市场出现明显收缩,首发家数降至 100 家,融资规模骤降至 673.53 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达 68.0% 和 81.2%。

同一年,人称 "IPO 之王 "、任期内平均每天有超过 1 家公司上市的易会满也从证监会主席的位置上离任。到了今年 9 月,易会满家族的 IPO 腐败故事已经传遍网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回应了当初股民们的泣血啼哭,问题被悄悄正视起来。

但优秀企业的 IPO 之路不可能因为监管问题而停止,资本市场的更新迭代必须继续向前,才能真正符合公众利益。

随着科技行情的火爆,今年 A 股 IPO 市场呈现出温和回升态势。截至 11 月 25 日,首发上市企业家数达 97 家,融资总额超 1000 亿元,较 2024 年增长了 48.5%

今年港股市场更是实现跨越式增长,1-11 月完成 89 家 IPO,募集资金总额飙升至 2582.75 亿港元,创下近五年来的新高。

科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两年前还是两年后,A 股 IPO 向高科技行业倾斜的态度都始终一致,而且已经难以改变。

企业和投行的选择也不难理解,市场缺乏流动性、估值偏低的时候上市等于是贱卖股份,一级市场的投资方完全不能答应。

等到了资金充裕、情绪乐观的牛市时期,投资者会更倾向于投资符合宏大叙事、具备颠覆性潜力的公司,IPO 就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了——尤其是超级 IPO。

对于那些需要巨额融资、且故事足够吸引人的超级科技公司来说,估值高、关注度和投资意愿都高的牛市,是千载难逢的上市窗口,绝对不容错过。

以摩尔线程为例," 国产 AI 算力的希望 "、" 中国版的英伟达 " 之类的营销,完美契合着如今 AI 浪潮与国产替代、自主可控这两大当下最强劲的叙事逻辑。

在财富效应的刺激下,投资者们已经彻底相信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未来:

" 买到就是赚到 "。

02 癫狂

超级 IPO 与牛市从来都是双向影响的关系。牛市会诞生超级 IPO,超级 IPO 又反过来影响牛市的走向。这在 A 股的历史中已被多次证明。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石油。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正是这家巨无霸公司的上市,终结了 A 股在本世纪的第一次大牛市。

2007 年 11 月 5 日,万众期待的中石油回归 A 股,发行定价仅为 16.7 元,却以 48.60 元的价格开盘,涨幅达到惊人的 190%,超越了当时绝大多数机构的预期。本就已经被中国神华等蓝筹股 IPO 造富效应眼馋到的散户,已经彻底陷入疯狂。

当时 A 股平均市盈率已高达 67 倍,中国石油 H 股价格仅 19.6 港元,与 A 股的溢价超过 100%,价差巨大。其上市首日股价便高开低走,至今没有真正回到过此前的价位。

如果有人在 20 万元于中国石油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买入,并持有至今年上半年,那么他的账上大概还剩 5.3 万元(股票市值 3.55 万元 + 累计分红 1.75 万元),毫无解套的希望。

没有投资中国石油的股民也并不安全。中国石油上市时冻结的 3.3 万亿之巨的申购资金,和上市当天 700 亿元的惊人成交额,都成了大盘崩塌的导火索。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居民银行存款还不到 17 万亿元,A 股两市一天的成交金额也不过 1926 亿元。中国石油这种超级 IPO 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完全到了 " 吸干榨净 " 的地步。

更致命的一击,来自 2008 年初中国平安发布的 1600 亿天量融资计划和浦发银行的 400 亿增发计划。" 聪明绝顶 " 的金融家们看到市场里游荡的万亿财富,便想在经济下行前备好充足的粮草过冬,却最终让上证指数开启暴跌模式,一泻千里。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超级 IPO 都会直接终结牛市,如 2020 年的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从受理到过会仅用 19 天,募资 200 亿元,同样是创纪录的超级 IPO。

不过中芯国际上市时 A 股两市成交金额已经达到了 15057 亿,中芯国际当天 480 亿的成交金额只占大盘的 3%,对指数的影响也基本局限在科创板内部,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远远小于中国石油的那次 IPO。

而且从后续表现来看,中芯国际上市后 A 股并未立即转向熊市,两市成交额连续 14 个交易日仍然超过万亿。2020 年整体来说,也是一个结构性牛市,一个由宏观环境、政策导向和市场资金行为共同造就的结构性牛市。

中芯国际 IPO 不仅在短期里面带动了半导体板块行情,更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了驱动作用,其战略配售吸引了包括中微公司、上海新阳、韦尔股份等 14 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投资,形成了紧密的协同发展联盟。

这种拉动效应已经通过订单,体现在了上下游企业后来的发展中。正因如此,本轮牛市中,中芯国际和它的产业同盟们都有不错的涨幅,中芯国际的股价也从破发反弹到比发行价还高 20%。

03 回归

单从体量来说,摩尔线程 IPO 对大盘的影响力远不会有中国石油 IPO 那么大,甚至比中芯国际 IPO 那次都要小不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应该有限。

但如果从估值泡沫、市场情绪角度来考虑,其中的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摩尔线程目前是按照 122 倍左右的静态市销率来定价的,这远超了大部分科技公司,甚至超过了寒武纪这个今年 " 股王 " 在上市初期的估值水平。

随着摩尔线程上市收官,市场关注点很难不从其技术故事转向盈利能力。根据招股书的披露,摩尔线程预计最早于 2027 年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两年时间里公司营收要从 8 亿元左右增长到 60 亿元,毛利率还要提升至 61%。

在经济基本面普遍承压的大背景下,硬科技板块有成长优势。但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想在营收和利润上实现如此大的跨越,都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 GDP 增速为 4.8%,但当季增速较二季度下降了 0.4 个百分点,降幅为 7.7%,反映前期高增长对当期支撑力下降。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而且目前投资、消费、出口数据也确实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趋势下行。

但中观工业数据短期内并没有显著恶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今年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速为 6.2%,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工业增速,分别快 3.4 和 3.5 个百分点,反映工业内部结构升级的趋势相当明显。

工业生产数据之所以仍有韧性,一方面,这或许与出口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销售传导至生产的时滞,以及 " 反内卷 " 政策带来的影响有关。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还是生产强、需求弱,牛市刺激消费、科技和消费反哺经济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相比产量、销量变化,价格变化或许才是未来几年企业盈利的主要拉动因素。

宏观经济指标也给出了这方面的积极信号。

观察价格走势,三季度的 CPI 同比始终处于接近零值的低位波动,而 PPI 同比虽仍为负,但降幅明显收窄,远超 CPI 同比的边际改善,这一分化表明,工业品价格的修复节奏快于消费品,工业企业可能会更早实现盈利修复。

永远不要忽视企业盈利在牛市的重要性。虽然牛市前期可能是由政策面和资金面驱动的,甚至可以是一个没有 EPS 的牛市,但是牛市越往后走,投资者就越挑剔,基本面的重要性就越高,尤其是在我们期待一个慢牛、长牛的情况下。

对于高风险偏好资金来说,摩尔线程上市后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还是会具有吸引力,GPU 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新赛道,也仍然存在表现的空间。

但对于更多比较谨慎冷静的资金来说,近距离围观以积累经验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摩尔 ipo a股 融资 牛市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