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7小时前
晚期肺癌并非绝症,“从一刀切”到精准应对,助患者长期与癌共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年 11 月是 " 全球肺癌关注月 "。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堪称 " 癌症头号杀手 "。也因此,公众对肺癌的恐惧远超其他恶性肿瘤;一旦确诊晚期,更是陷入绝望心境。这一现状与公众对诊疗进展缺少了解密不可分。晚期肺癌患者能活多久?是否还有积极治疗的必要?医学专家表示,随着创新治疗方案涌现,肺癌治疗目标已从单一的 " 延长生命 ",迈向 " 延长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规范治疗,晚期肺癌患者也能收获高质量的长期生存。

走出 " 确诊即绝境 " 的困境

肺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肺癌的主要类型,占所有肺癌的 80%-85%,其中约 75% 的 NSCLC 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较低。对公众及患者来说,生存时间长短是判定疾病严重程度最直观的依据。因此,肺癌长期以来被贴上 " 绝症 " 的标签,尤其是晚期患者,常常陷入 " 确诊即绝境 " 的困境。

如今,这一观念需要更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根教授表示:"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精准诊断和靶向药物崭露头角,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已进入精准联合治疗时代。对于患者而言,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并不能战胜病魔,反而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科学认识肺癌、了解最新诊疗进展,并建立规范化管理理念,能收获更好的预后。"

肺癌治疗模式更新

近年,靶向药、免疫治疗药物、ADC 药物的出现更新了肺癌的治疗模式。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目前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不足 5% 提高到近 30%。

对部分基因突变类型的晚期患者,通过精准联合治疗已有望实现 " 带瘤生存 "," 癌症慢病化 " 的临床目标正逐步实现。林根教授谈到,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EGFR 突变率约 40%-60%。目前,针对 EGFR 突变晚期的患者,EGFR 敏感突变的靶向药物已成为一线标准治疗选择,且随着 EGFR-TKI 应用增多,对其耐药机制日益明晰,克服耐药策略也不断发展,目前已出现靶向联合治疗方案。规范的靶向单药或联合治疗,显示出延长患者总生存期的潜力。很多高龄患者经全面评估后也可接受治疗,实现长期 " 与癌共处 "。

林根教授还谈到,由于肺癌细胞的异质性高,导致诊疗争议大。研究证明,肺癌多学科诊疗(MDT)模式不但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也可助力提高生存率,而目前的肺癌多学科诊治基本是多学科会诊(MDC),会诊目的主要是针对肺癌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特定问题需要其他专科的支持,而对患者全程治疗、生活质量甚至预后关注不足。建议肺癌诊治模式创新从 MDC 向 MDT 转变,使患者诊治过程个性化、精准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肺癌 癌症 国家癌症中心 医疗 效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