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川投资评论 3小时前
北交所里的守望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2021 年 11 月 15 日,北京金融街金阳大厦外,围满了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

" 北京证券交易所 "7 个烫金大字立在大厦正门上方,一楼大厅电子屏红色背景上写着 " 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暨开市 " 字样。路过的基金公司员工纷纷驻足打卡,记录这一历史时刻。

这一天,北交所 81 家公司集体敲钟上市,10 只新股暴涨,"N 同心 " 最高涨幅接近 500%。与此同时,首批 8 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也正式获批。这座被市场寄予厚望的新生交易所,不仅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更是孕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孵化池。

作为华夏首批北交所产品的基金经理,顾鑫峰心情复杂。2015 年,他就在新三板摸爬滚打,把青春献给了这个地方,如今亲眼见证新三板升格为独立的交易所,感慨就像 " 土鸡变凤凰。"

然而 2022 年,沪深单边熊市叠加流动性枯竭,北交所随之泥沙俱下,即使有的公司业绩不断兑现,估值也不讲道理地下杀。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顾鑫峰多次表达投资北交所可以 " 一鱼三吃 ":第一,赚流动性持续改善、整体估值水平提升的钱;第二,赚企业业绩成长的钱;第三,赚跨市场转板的钱。

经过市场屡次打击,没人相信 " 一鱼三吃 " 的理论。但顾鑫峰相信,北交所处于流动性拐点、产业周期拐点和投资者信心拐点。他目睹手中的优质公司估值从 20 倍跌到 10 倍,正是没有半场割肉,顾鑫峰的产品在 2023 年暴力反弹。后来,他所管理的华夏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业绩和规模都做到近三年同类第一。

如今北交所已成立 4 周年,很多北交所基金走过了 3 年牛市,华夏基金对新三板的布局也到了一个开花结果的时候。

站在这个关键节点回望,不禁对华夏基金的坚持感到好奇:十年来为什么要反复布局一个 " 冷门市场 "?经历了新三板的单边熊市,为什么依然对北交所抱有希望?

落子新三板

相较北交所的否极泰来,新三板的高开低走,对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而言,无疑是更大的考验。

2013 年 1 月 6 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 ( 俗称新三板 ) 在金阳大厦正式揭牌,后来随着扩容至全国,新三板的关注度逐渐升温。2014 年,新三板挂牌数量由年初的 365 家暴增至 2000 家,有一种声音愈发响亮:新三板将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2014 年底,华夏基金办公地还在金融街通泰大厦,对面就是全国股转公司,作为当时公募行业的龙头,对新生事物天然敏感,希望率先布局新的市场。

但新三板难以界定是股权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这就导致投资新三板,必须调任到子公司华夏资本。彼时的华夏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新三板是一个新兴市场,要找一个懂新兴行业的人,而不能找一个看传统行业的人。人工智能背景出身的科技研究员顾鑫峰,对领导斩钉截铁:" 去哪都行,只要去做新三板。"

2015 年 1 月,顾鑫峰开始管理新三板专户,紧接着新三板的火热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分层、转板、集合竞价等政策被频繁提及,经历 IPO 暂停阵痛的股权投资机构看到新的退出途径,成立投资基金大举入市。随着增量资金的加速入场,新三板的做市股如遇活水,成交不断放量连创新高,赚钱效应下,散户也摩拳擦掌。

然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4 月新三板见顶,6 月迎来股灾,顾鑫峰两只专户的三年封闭期内,三板做市指数从 2000 多点跌到 700 多点。

顾鑫峰提前降了仓位,但后面新三板流动性急剧塌缩。极端情况下,一只股票一周成交量为零,只能坚持不懈挂单,或者在流动性快枯竭的时候做出反应。有时甚至还得通过一级的方式,与公司高层反复磋商,争取他们的回购。

" 投资新三板,就像一场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只要活下来,投资能力会是质的飞跃。" 在一个没有流动性的市场,试错成本极高,"买卖要更加审慎,眼光要更加独到,对流动性要更加敏感。一旦犯错,沪深市场几个跌停可以出去,而新三板有可能直接归零。"

顾鑫峰管理的两只新三板专户,虽成立于牛市高点,但在经历熊市考验后,2018 年退出时创造了非常优异的业绩。凭借这一出色表现,华夏基金在 2020 年将首批可投资精选层的产品、2021 年又将首批北交所基金,都交予他管理。

也许有人困惑,为什么华夏如此积极地布局一个 " 冷门市场 "?为什么还要为 " 冷门市场 " 培养一个基金经理那么多年?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曾说:"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最重要的是回归到资产管理本身,聚焦资产,深耕资产,持续发现、定义、创设并管理好资产。"

新三板与北交所交易门槛高,华夏秉持创设资产的理念,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便利的投资工具,本就具备价值。同时,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华夏在此早早落子也是看好未来的成长空间。在此之前,培养具备遴选中小企业能力,适应低流动性环境的基金经理,是管理好资产的关键。

回过头看,华夏基金在北交所取得的成果,离不开这十年陪伴新三板共同成长。

严选北交所

2017 年,有私募老板锐评:" 即使你能力再强,站错了赛道,在巨熊的新三板,也赚不到一滴水。而过去两年买房子,不需要能力,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但在顾鑫峰看来并非如此,新三板能挖到很多好公司。泡泡玛特在新三板挂牌时市值只有几亿,2019 年摘牌时市值 20 亿,后来在港股上市,今年市值一度突破 3800 亿。顾鑫峰曾 60 亿市值买入一家电子烟龙头,一直持有到它新三板退市,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数年后,该公司在港股上市,市值最高一度达 5000 亿。

北交所的价值更是被市场低估——新三板基础层的 " 好学生 " 才能入选创新层,创新层里最优秀的 " 三好生 " 才能入选北交所。

2015-2017 年,新三板扩容到上万家,鱼龙混杂,卖方只有广证恒生等小券商覆盖,约调研时常只能通过打对方座机,排雷难度巨大。

而现在,北交所直接筛选出来一篮子专精特新小巨人,包括产能全球第一的负极材料龙头,全球光伏焊带排名第二的公司,巨子生物之外唯一拿到三类器械证的胶原蛋白龙头等隐形冠军。而顾鑫峰的选股审美,恰恰偏爱细分行业龙头。

"不能因为北交所公司小,就容忍它没有壁垒。恰恰相反,越小的公司越要关注它的龙头地位。它小可能是因为行业处在培育期,随着整个行业发展,在行业空间变大的过程中,小公司借助行业龙头的地位也能随之做大。" 顾鑫峰说。

比如顾鑫峰曾经重仓的一家滚针轴承龙头应用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了该领域对博世的国产替代,今年春季躁动,这家公司又被市场挖掘为人形机器人供应链公司,连续借了两轮产业东风。顾鑫峰比喻," 就像小时候看变形金刚,汽车变成人形机器人。"

多数小公司的增长具有偶然性——因为体量小,一个大单来了就能起飞。因此,顾鑫峰格外关注企业的龙头壁垒、行业卡位和竞争格局,以此确定高增长是否可持续。

为了验证这些核心要素,必须多与董事长交流。在他看来,调研时重点规避三类特征的公司:第一,夸夸其谈、动辄自称"天下第一"的;第二,盲目扩张、跨界过度的;第三,投融资策略上过于激进的。

对于小公司而言,一旦现金流不畅,一口气没喘上来,很有可能就此夭折。

相比投资新三板,对顾鑫峰来说投资北交所容易了很多。北交所不仅流动性更好,公司质地更佳,顾鑫峰所获得的投研支持与过去相比也不在一个维度。

在子公司,顾鑫峰团队就 3 个人,却要覆盖上万家公司,而在华夏基金,282 家北交所公司自去年开始陆续分配给数十位对口的研究员跟踪。如今,他不仅摆脱了孤独挖票的状态,更彻底告别了依靠 Excel 手动排雷,公司两条腿都跑不过来的日子。

尾声

2021 年发行的华夏北交所创新精选两年定开,即将满四个年头,也将迎来第二次开放的日子。

在季报里,顾鑫峰写道," 上一次开放是 2023 年 11 月,当时净值 8 毛多,大部分持有人选择坚守,当前净值已经超过 2.3 元,衷心感谢大家的坚守。借用一句励志的话,‘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10 年来,守着新三板熬到北交所出现才等来一场顺风局,但顾鑫峰却一直相信这个不被看好的市场。

2014 年科技股泡沫,顾鑫峰无票可推,将目光投向了更具性价比的新三板。到了 2021 年,当华夏基金研究发展部联系他申报产品时,他毫不犹豫地支持,决心在北交所重新证明自己。2022 年的低谷期,他依然坚信:北京既然设立了一个交易所,就不可能永远停滞不前,也不可能永远缺乏流动性。

如今北交所成立 4 周年,迎来了规模和质量双升的跨越式发展——北交所上市公司达到 282 家,总市值突破 9000 亿,其中 7 家市值超过百亿。北交所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 90.0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过一半。随着市场发展,北交所流动性也不断改善,合格投资者超过了 950 万户,公募、创投、QFII 等机构投资者也加速进场。

今年华夏基金中期总结会上,李一梅说了一句," 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话常人听来平常,但顾鑫峰一听特有感触,仿佛道出了 10 年来支撑他前行的信念—— " 没有永远的牛市,也没有永远的熊市,只要能在低谷期持续积蓄力量,终会等到开花结果的时候。"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封面来源:shotdeck

作者:沈晖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华夏基金 北交所 新三板 拐点 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