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7小时前
家门口看上海6000年,上博“一个馆 一座城”进社区系列再上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原来,上海有 6000 年历史!" 看着展板上的图文,从安徽来沪 20 年的李嫚嫚感叹,有时间一定要去上海博物馆看实物,深度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

11 月 28 日,上海博物馆 " 一个馆 一座城 " 进社区系列再添新名片—— " 上海 6000 年 " 主题图文展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拉开帷幕。此次社区巡展以 " 文明初曙、因水而兴、人文荟萃、中西交汇 " 为脉络,精选上海博物馆内 24 件 / 组体现上海城市发展代表性的文物,用图文的形式进行展示。从 " 上海第一人 "" 上海第一稻 " 等史前遗存,到马桥遗址、广富林文化的多元融合,再到豫园建造者潘允端、陆家嘴 " 陆氏家族 " 的人文故事,展览借上海 6000 年文明轨迹,让 "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 " 的城市精神可感可触。

" 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最新定义明确指出,博物馆应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这一新的定义深刻说明了博物馆与社区之间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守护者,更应是历史的解码器和文化的传播者。"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将 " 上海 6000 年 " 主题展以流动图文的形式带进社区,旨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让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走出展柜、走进生活,唤起市民对脚下土地的深切热爱,凝聚起共建美好社区、共筑城市未来的强大力量。

现场,上海博物馆讲解员用 " 家常话 " 为居民解读文物故事。讲 " 上海第一稻 ",联系城市周边稻田,聊上海农业文明的延续;说青龙镇海上贸易,结合社区外贸小店,类比古代 " 国际港口 " 的繁华;谈海派旗袍,则邀请居民分享家中老旗袍故事。为了让更多参观者深度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本次社区图文展免费提供拓展学习手册,现场还配合展示《魔都与新城》纪录片、青龙镇相关考古视频等,让居民更全面感受上海城市历史和文化。

图文展右侧的视听教室,考古专家、文博学者郑秀文以《" 地书 " 揭示上海 6000 年》为题,结合上海博物馆 " 考古上海 " 展,通过考古实证,娓娓道来上海 6000 年历史,解读 " 何以上海 " 的历史密码。" 家门口就能听到这样专业的讲座,太贴心了。" 观众席,陈云一边听一边做着笔记。了解到上海博物馆正在规划建设第三个馆——北馆,就在杨浦滨江,她很是开心:" 建成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看看。"

" 大家先用浓墨勾五官,淡墨勾毛发,再给猫的不同部位赋色。" 图文展左侧的手工教室,在青年画家陈汉煜手把手指导下,居民们尝试亲手制作纨扇,所绘图案正出自图文展中任伯年的《四猫图轴》。

"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本次‘上海 6000 年’主题图文展走进社区、来到‘家门口’,是上海落地‘大博物馆计划’、构建‘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文博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群众的鲜活注脚。"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秦恒说,图文展期间,将邀请在片区内生活、工作、学习的市民前来看展,让历史和当下、上海和五角场在展览中交融。" 当上海博物馆承载的文化基因与五角场内在的创新活力相遇,必将产生新的火花,带来新的惊喜!"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博物馆打造 " 一个馆 一座城 " 优质文博资源进社区文化品牌,此前已举办 " 何以中国 " 文物考古主题图文展、"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 图文展进社区系列活动,覆盖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和浦东新区的六个社区,参与人数突破 10 万人次。按照计划,此次 " 上海 6000 年 " 主题图文展杨浦区五角场街道首展将持续至 12 月中旬,之后还将赴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和闵行区马桥镇展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郑秀文 上海 博物馆 青龙 讲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