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戏剧学院出品,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联合制作的实验戏剧《共同的岁月》在上海戏剧学院新实验空间剧场完成了首轮演出。《共同的岁月》围绕孙中山与宋庆龄 " 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 的经历展开,在舞台上细腻地刻画了从 1913 年宋庆龄来到日本协助孙中山开展革命工作,直至 1925 年孙中山逝世,两人在北京诀别的过程。

全剧以中年宋庆龄回忆的视角,采用两个时空交错的方式展开叙事。1937 年 12 月,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艰难时刻,宋庆龄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继续从事抗战事业。在告别位于上海莫利爱路 29 号(今香山路 7 号)的寓所之际,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回想起与孙中山共同度过的岁月,尤其是在这个家里发生的一段段往事。

《共同的岁月》将家与国紧密相连,通过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的家,连接起一个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与以往不同的是,《共同的岁月》更着重于对历史细微处的描绘。如:孙中山在上海的寓所里,呕心沥血写下了《实业计划》一书,此书后来与《孙文学说》《民权初步》共同构成了《建国方略》。在表现《实业计划》的写作时,舞台以多媒体在地上投影大幅地图,演员们借助折叠椅的变换通过节奏紧凑、张力十足的肢体语汇,对《实业计划》所描述的内容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

《共同的岁月》是馆校合作的成果之一。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积极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高校对接,推出了一系列与孙中山相关的演剧作品。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近年也创作了多部场馆戏剧,成为推进产教融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共同的岁月》的创作演出进一步深化了馆校合作,也为场馆戏剧的深入探索积累了新的经验。在剧场版成功上演之后,《共同的岁月》还将在刚修缮完成的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内推出场馆版,与更多的观众见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