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成:与癌共存,向死而生

仁医厚德——徐克成

8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的开幕日,也是ZAKER名家访谈直播间直播的第一天。而今天的ZAKER名家访谈直播间请来了一位身份有点儿特殊的名家。
他是治疗癌症的专家,也是曾经罹患癌症九年的患者。他被称为“癌症克星”,并有着“时代楷模”、“白求恩奖”的荣誉在身。他就是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总院长,徐克成教授。
徐克成教授带着他的医学著作《与癌共存》做客ZAKER名家访谈直播间,跟我们大伙儿围绕着这本书从癌症是什么到我们该怎样学着与它共处,从自己对写作书籍的喜爱到救命治人这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聊了许多平日里大伙儿接触不到的东西。当天的老爷子红光满面,兴致颇高,完全看不出来这已经是一位年近八十的老人了。

徐教授:写书比做手术难多啦!

ZAKER:除了今天带来的这本《与癌共存》之外,您之前还有过几本类似的医学科普读物,可以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它们吗?

徐教授:癌症在我们生活中是越来越多了,已经成为在新世纪中人类最主要的杀手,很多死亡的原因就是癌症。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高发疾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应该要了解癌症,了解面对癌症要怎么去预防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既不能害怕癌症,也不能忽视癌症,因此呢我就写了书,想要向大家传递这样一种理念。其中《非常故事》讲的是在许多特殊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把一个癌症病人的生命挽救回来。另一本《我对癌症患者讲实话》,讲的也是我刚刚说的那个理念,希望大家不要害怕癌症,同时也要重视它。而在治疗方面,要采取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方法都是没有效果的,每一位病人他患的癌症,跟其他病人都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我们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采取最恰当的治疗。而今天带来的这本书呢,是去年出版的,也是带给大家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与癌共存”,癌症就是我们人类进化的一个遗产,是我们生命的一种新方式,也就是说,与癌共存是一种新常态。那么我作为一名抗癌工作者,有责任要把关于癌症的知识告诉大家。

ZAKER网友提问:现在很多身边人都才三四十岁就患上了癌症,那么想问下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癌症呢?

徐教授:癌症发生到现在呢,它具体的发生原因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但是它的发生机制归根结底是一个基因的变异引起的,癌细胞的变异。但是真正导致它们变异的原因我们是不清楚的,然而环境的影响对于这个癌症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比如说抽烟、缺少运动、压力过大、饮食不平衡等等都有关系,或者是感染了某些病毒细菌。我们现在年轻人压力都很大,很多大城市里的年轻人都会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去追求一个很高的未来,有些人则会把自己的心情压到了最低点,心情搞得很压抑。所以现在很多癌症都逐渐的偏向年轻化。那么写作的癌症除了少数的遗传之外呢,所以还是跟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生活方式需要变革一下。

ZAKER:写作这件事情对于您而言,意味着什么呢?而写作这件事情跟您从医这件事相比,您会更喜欢那种状态?

徐教授:我本人呢已经从医有半个多世纪了,我大概这辈子写了三十几本书,大部分都是专业书给医生看的,这几年我的许多兴趣也比以前要广泛,作为一名医生,我就是要对老百姓的健康负责,为这个社会服务。那么其中把这个专业性的健康知识告诉大家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其实写这类的科普书很难的,比我做手术还要难啊哈哈!因为既要有科学,又要联系实践,还要让老百姓明白。而说到我更喜欢那种状态,我更喜欢的是能够直接、明明白白的给到老百姓帮助的。让他们能够直接明了的明白相关的癌症、治疗知识,比如化疗之类的,这个部分也有在《与癌共存》这本书里写到过。总之我就是希望能够直接帮到他们,多挽救一条生命。

ZAKER:对于一位医生而言,在花甲之年患上癌症,您经历了一种怎样的心路历程?

徐教授:其实我们很多医生自己都会身患癌症,特别是像我这样老年的情况下,患癌症的几率会更高。我这几年来,不断地听到我的同事、身边的朋友患了癌症,不仅是中国,国外也是这样子,像是我前年到国外参加朋友的八十大寿,他当时身体非常的好,而今年我们在聚会的时候,他没有出现,朋友就告诉我他患了癌症,喉癌,无法说话了。所以医生患癌也是一件很常有的医生,癌症是很公平的。那么我可以算是一个癌症的经历者、幸存者。所以我常常跟我的病人讲说,跟着我走吧,我怎么样活下来那你也可以怎么样活下来。

ZAKER:这些年在救治病人的时候,有没有一些让您觉得印象特别深刻的例子呢?

徐教授:在我刚开始身患癌症的前几年里呢,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院长,对于一家刚成立不久的医院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我就在想如何让自己活下去,让医院活下去,那么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病人活下去,不是几个月,而是好几年长期活下来,他们活下来了就会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其他人,这点让我感到很开心。是他们支撑了我们复大肿瘤医院。其中有一个事例,那位患者叫彭细妹,这个例子是很感动的。当时是2009年,我第一次在湛江义诊的时候发现了她,当时她体内的肿瘤有55公斤,被我们医院接收了。那么到今天为止,他基本上是完全治愈了,很开心。而她现在也是在我们肿瘤医院做一名志愿者,用她自己的经历去帮助其他深患肿瘤癌症的患者。所以一个人呢,本来在死亡的边缘,但是最后我们把她挽救回来了,同时还给了她一份工作,她可以继续去帮助其他人。她之前还主动申请加入共产党,说“社会救了我,我要报答社会”,这让我觉得是在成就了一个人的人生吧。一个人的成长不容易啊,需要有身体,需要有健康,还需要有社会的支持,成长起来以后要有适应的平台,有了适应的平台还要争取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就是为社会带来贡献,而自己也赢得了快乐。所以我自己也常常感到很开心,因为这么多年来我挽救了那么多病人,所以与其说我帮助了这些病人,还不如说是他们给了我快乐,愉悦。我到了这个年纪,还健康的活着,这已经是一种恩赐了,所以我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开心。

徐教授:活在当下,向死而生

ZAKER:您在您的执刀生涯当中,不乏也经历了许多遗憾的事情,那么有没有曾经某一刻想过要放弃呢?

徐教授:其实我现在也无所谓放弃还是不放弃啦,因为我觉得有一句话,“活在当下,向死而生”。每个人都是要走向死亡的,这个世界啊,如果没有死亡就没有生。但是生就要生的很快乐,即使活到一百岁还是要死亡的,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我们活了一天就要贡献一天,就是要给社会带来好处一天,给自己带来快乐一天。这个是相辅相成的,自己没有给社会做贡献,就不会有快乐。所以我的状态呢就是没有退后的,都是进行时。

ZAKER:您平时工作量这么大,又经常处于一个高强度高压力的状态,那您自己平时都有哪些放松爱好呢?

徐教授:我可能就是比较爱好看书。但是经常会看许多关于医学类的书籍,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对于我们的技艺、学术要求都非常的高。不过我现在就很想多看一些社会类的书籍啦。

ZAKER网友提问:我们现在年轻人该如何在各种压力下,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呢?

徐教授: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是很大,许多年轻人都很容易患上精神疾病,比如说抑郁症,也慢慢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么我这边有几个小建议,第一个呢就是要多多关注自己的专业,讲究适当的控制工作强度,掌握自己的节奏;第二个呢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要求,人比人气死人,我们需要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取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要想着所有事情都要做到“第一名”,要量力而行;第三个呢就是要有正确的交往,提倡正能量,避免负能量;第四个呢就是要把心理活动跟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运动非常重要。

ZAKER:通过您平时的日常工作、讲座、创立协会、出书等,是不是可以看出来您是一位“静不下来”的人?

徐教授:哎呀,我其实说不上有什么太大的成就,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比我有成就很多,但是我回忆自己的这一生,我觉得自己是没有什么遗憾的,是无愧于大家、无愧于社会的。所以我现在在医院呢就会经常按不下心来,会去到处走动探访我的病人,去看看他们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然后再跟自己的医生去商量,让我的病人可以更加舒服、健康。尽管有些病可能治不好,或是比较难操作的,但是我还是会尽可能的让患者、患者家属去理解我们、宽容我们,这也是我的一个很大的成就。所以我不祈求一个大的成就,我祈求一个小小的安慰的结果。

徐教授:病人就是我的战友

ZAKER:悬壶济世,救难济急,人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总是会寄托太多的期待,对于您个人而言,您是怎么看这个职业的?

徐教授:医生这个职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它是一个需要不断的累积知识的行业,他是一个科学、技术、艺术、社会学的结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单单是技术,还需要对病人的关爱之心。所以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医德,是要包含着精益求精,要学技术知识,更好的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抢救病人的时候是奋不顾身的,我本身就是曾经有多次这样的经历,就是呼吸突然停止了,我们第一时间不是想去找器材,在没有器材的情况下我们是要口对口去让病人重新呼吸的,这就是医生的奉献精神。

ZAKER:您觉得医患关系这一块儿,该如何去跟病人相处,才是一个最舒服的状态呢?

徐教授:我觉得相互谅解很重要。医生不是高高在上的,医生跟病人是在同一个战壕里面,共同看病的一个战友关系。这样来看的话,医生对病人的看病,正如一个医生讲的,是“总是去安慰,有时去帮助,很少是完全治愈的”,能够把病人完全治愈的是很少的,而是应该给他们最大的安慰,这就是医生的一个最终的目的。因为我们人只要有生命,他就有疾病,而最后大家也都是要走向死亡的,这是自然规律不可逾越的一个条件。所以医生跟病人相互谅解是最重要的。
那么在当天直播进入尾声的时候,徐教授还跟我们大伙儿分享了一套他自己的养生方法,第一条是开开心心,第二条是平衡饮食,第三条是适当运动,第四条就是坚持工作。而在有效的预防癌症这块,徐教授也告诉我们首先就是要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其次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坚持适当的运动,最后要维持一个平衡的饮食状态。

那么通过跟徐教授这段访谈交流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癌症其实就是一个常见病,只要通过有效的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它都是可以被治愈的。所以面对癌症,我们不要惧怕它,要学会与癌共存,向死而生。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可以更加快乐,更有意义。

点击查看回放

徐克成:与癌共存,向死而生
记者 | 十一

现场摄影 | 村上十三香

编辑 | 十一

ZAKER独家出品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