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鼓公宣 赵柏恋茹 记者顾元森)近期,一部反映贩毒走私的网剧《余罪》以 10 亿点击量的火爆程度风靡网络。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鼓楼公安分局了解到,该局禁毒大队会同宁海路派出所,一举破获 " 全某跨省贩毒大案 ",警方称该案与《余罪》有颇多相似之处。
今年 3 月,在南京警方集中开展的扫毒 " 安宁 " 专项行动中,鼓楼警方获取一条线索:涉毒前科人员朱某近日拥有稳定毒品货源,且价格便宜。警方立刻围绕朱某展开侦查,经过 2 个多月的缜密侦查,确认了朱某在上家马某处购得毒品,马某的上家为全某(43 岁,湖北人)。全某从湖北省荆门市组织货源,安排马仔通过货车夹带或自驾车运毒的方式,运毒至安徽省滁州市境内,马某接货后再从滁州将毒品贩卖到南京。5 月 29 日 13 时许,警方在安徽省全椒县将全某、马某等 7 人抓捕归案,现场缴获冰毒 4.2 公斤,钢珠枪 1 支,查扣运毒车 1 辆。
现代快报记者从鼓楼警方处获悉,在这起案件中有很多情节竟和网剧《余罪》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也有一些不同。为此,记者特采访了鼓楼警方,为大家揭开现实版《余罪》的神秘面纱。
Q1:警方在侦办毒品案件时,是否真的会启用卧底?
鼓楼警方:(以下简称 " 警 "):在侦办特别重大的案件时可能会,一般的案件不会。
Q2:毒贩之间一般如何传递消息?
警:主要通过语音,文字较少。无论使用文字还是语音,都会使用代号,比如在 " 全某跨省贩毒案件 "(以下简称 " 本案 ")中,他们将冰毒称为 " 水 ",麻古唤作 " 果子 ",以往侦办的案件中,还有称作 " 腊肉 " 的。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会直接用量词替代,比如 " 多少条,颗 "。
Q3:交易地点一般选在哪里?
警:交易地点、时间和方式都是不固定的,只有人员相对固定,因为总要找信得过的人。在本案中,嫌疑人狡猾地 5 次变更交易地点,一开始选择的是苏皖两省交界处的服务区或者收费站出口。一来这些地方四通八达,便于观察和逃窜,二来人流量较大,鱼龙混杂,便于隐蔽,同时毒贩也为了给侦查增加困难,选择靠近两省交界的全椒县交易,这里面就涉及地域管辖权的问题。
Q4: 毒贩会像《余罪》剧情中一样布下障眼法,安排几辆车同时出发,但只用其中一辆运毒吗?
警:这个主要取决于毒品数量,本案中缴获冰毒 4.2 公斤,数目不算多,所以没有那么大费周章,毒贩也要考虑成本啊。不过我们警方倒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兵分几路跟踪,不断换车,避免被毒贩觉察。
Q5:毒贩一般会如何藏毒?
警:本案中,使用茶叶盒伪装,塑料袋、报纸、锡纸也包装了三层。不过就鼓楼警方办案经验来看,倒没有电视剧中那么悬乎,毒贩也知道无论怎么藏,只要被抓住,警方总能搜出来,再说还有缉毒犬的帮助呢。
Q6:毒贩交易时都会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使用现金交易吗?
警:这个不一定,一般以毒贩的习惯和方便为前提。现金交易固然不会留下记录,但是目标太大,携带也不方便,本案中 4 公斤冰毒的市场价差不多 20 余万元,带着这么多现金来回跑既不安全也更容易引起怀疑吧。现在也有很多毒贩使用转账方式,都是使用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他人的账户。不过为了逃避打击,毒贩一般不会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会选择先验货,事后结账。
Q7: 大毒贩会直接参与交易吗?
警:本案中,全某可能算《余罪》中 " 傅老大 " 的角色吧,交易时他没有出现,而是躲在宾馆房间里遥控指挥,这点倒是与剧情相似。不过这并不影响警方对其的定罪,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Q8:毒贩都会随身携带枪支吗?
警:不一定,本案中,警方缴获钢珠枪一支。不过抓捕毒贩确实存在危险,与毒贩枪战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我们的缉毒民警很多身上都带伤,而且因为工作保密性的需要,即使因为案件而被宣传,他们在报上也没有真名、没有照片。他们屡次参加侦办公安部督办的毒品大案,有过枪战,多次千里走单骑追踪毒贩。(编辑 高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