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6-10-19
栖霞山摩崖石刻上首现“乾隆御笔”御印遗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宏 记者 徐红艳)栖霞山上摩崖石刻众多,有很多和乾隆皇帝有关。今天,现代快报记者从栖霞山风景名胜区获悉,日前,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一行 10 多人,来到栖霞山寻访历史遗迹。当他们来到试茶亭前观看 " 太古 " 摩崖石刻时,有了意外发现。据栖霞多位文史专家考证,此处 " 太古 " 摩崖题刻为乾隆御笔。令人意外的是,在 " 太古 " 题刻上还发现了一处规整的凹槽,专家考证发现,此处叫做 " 顶天印 ",很可能就是放置 " 乾隆御笔 " 御印的,这也是栖霞山首次发现 " 乾隆御笔 " 遗迹。

摩崖题刻 " 太古 " 何人所题?

文献考证为乾隆所题

" 太古 " 摩崖题刻,位于栖霞山试茶亭北侧的一块巨石上,与试茶亭相对。由于没有上款和下款,此处题刻颇具神秘色彩。据栖霞山风景名胜区办公室主任李宏介绍," 太古 " 两个大字是山上已发现的所有摩崖石刻中尺寸最大的,每个字各有约 0.5 米见方大小。如果游客站在远处望去,宝蓝色的 " 太古 " 两个字镶嵌在巨大的岩石上,笔力雄厚,苍劲有力。

此外,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成员们在查阅大量文献后,有了意外发现。栖霞文史研究者张志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清代学者陈毅《摄山志》中,明确记载 " 太古 " 摩崖题刻为乾隆御笔。而根据嘉庆《新修江宁府志》记载:" 石刻太古二字一幅 …… 以上乾隆四十五年 ",是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时所题。也就是说," 太古 " 摩崖题刻为乾隆四十五年 ( 1780 ) 所题,距今有 236 年的历史。

据《南巡盛典》记载 ,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 , 有五次共 45 天都住在栖霞山行宫。其实,早在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1722 年)时就已经为栖霞山行宫御题下匾联 " 太古堂 ",而 " 太古 " 两个字则是第五次南巡(1780 年)时所题。那么就是说先有太古堂的建筑,后有 " 太古 " 的摩崖石刻。

题刻上还有规整凹槽

专家:是 " 顶天印 " 遗迹

那么既然是乾隆皇帝御笔,那为什么题刻上没有乾隆的御印呢?在观看 " 太古 " 题刻时,记录团的成员们惊喜地发现,在题刻的上方正中央,有一个大约 20 厘米见方的、非常规整的凹槽。栖霞文史研究者九乡河水说,在栖霞山所有摩崖题刻中,还是首次发现摩崖题刻上有这样的凹槽。由于此凹槽位于乾隆 " 太古 " 题刻的正上方,记录团成员立即将这个凹槽与乾隆联系起来。

看到这个凹槽,同行的记录团成员、南京城市史研究者程远给出了答案:这个凹槽应该是放置乾隆御印的。由于在作品的顶部正中,又俗称 " 顶天印 "。" 我们都知道,一般常见盖印章的地方,在右上角的印叫引首章 , 右下角叫压脚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款或者下款的位置。而盖在作品顶部中间位置的,这种盖印章的方式,只有在古代皇帝或者皇后的书法作品中才能见到。根据规制,其他人是不可以在这个位置盖印章的。"

查阅现存乾隆书法作品," 顶天印 " 位置盖 " 乾隆御笔 " 的居多,因此," 太古 " 摩崖题刻上方的凹槽,很可能就是放置 " 乾隆御笔 " 御印的。" 顶天印 " 遗迹,在栖霞山现存的摩崖题刻中独一无二,也是南京发现的唯一一处乾隆摩崖题刻 " 顶天印 " 遗迹。虽然只存有一个凹槽,但它为研究栖霞山历史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也极大地丰富了栖霞山历史文化的内涵。

链接

栖霞山上乾隆御题遗迹在 10 处以上

据《南巡盛典》记载 ,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 , 有五次共 45 天都住在栖霞山行宫。在此期间,乾隆皇帝在栖霞山上也留下了很多手迹。栖霞文史研究者张志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目前发现的与乾隆有关的御题遗迹,主要分为诗碑、诗刻以及石刻三种。至今发现的与乾隆有关的御题遗迹,已经超过了 10 处。其中已发现诗刻 5 处,石刻 4 处,诗碑至少有 3 处。到栖霞山游玩的市民,不妨去找找看。

诗碑:

《游栖霞山》乾坤 22 年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乾隆 22 年

《白乳泉用皇甫冉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乾隆 22 年

《玲峰池》乾隆 27 年

诗刻:

《再题幽居庵》乾隆 27 年

《白乳泉用皇甫冉陆鸿渐栖霞寺采茶诗》乾隆 49 年

《叠浪崖》乾隆 49 年

《玲峰池》乾隆 49 年

《桃花涧》年代不详

(编辑 李婷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