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6-11-13
夫妻以承包鱼塘为名 躲在芦苇荡中逮野鸭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晓宇 通讯员 王运江)每到秋季,连云港市临洪河口湿地便会迎来许多从北方迁徙的候鸟,但它们想不到,茫茫芦苇荡中却暗藏危险。近日,连云港赣榆区林业执法部门会同当地边防派出所,一举捣毁长期隐藏在临洪河口湿地的 5 处非法捕野鸭窝点,几十只 " 鸭媒 " 被放生至赣榆和安湖公园。

赣榆区罗阳镇东关村位于临洪河口湿地,当地人称 " 小东关 "。据连云港市一些护鸟志愿者反映,这些年 " 小东关 " 湿地非法捕猎野鸭现象一直不断,赣榆区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每年都要开展打击行动。但少数人为了利益,仍然偷偷非法捕猎。由于非法捕猎行为都隐藏在芦苇荡中,给打击行动带来很大难度。

近期,国家林业局针对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候鸟等违法活动,部署 " 清网行动 "。从 11 月 2 日起,赣榆区林业部门和刘口边防派出所在当地护鸟志愿者配合下,连续开展打击行动,接连捣毁 5 处窝点。

" 据前期调查,躲在这里从事非法捕猎野鸭的是一对安徽籍夫妇,他们以承包鱼塘为名,专门捕猎野鸭。他们平时躲在暗处,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只要看到陌生的人和车,就会躲进茫茫芦苇荡中。" 护鸟志愿者范先生说。" 他们有专业的捕猎工具,先在水面上拴养剪掉大翎的‘鸭媒’,利用‘鸭媒’或诱鸟器发出低频率的叫声,吸引在上空飞行的成群野鸭前来觅食、栖息。在水面下隐藏着大网,用钢丝与岸上相连,只要有野鸭落下,偷猎者便拉动‘机关’,大网飞快地向上弹起并合拢,野鸭便成了他们的网中之物。"

在护鸟志愿者的带领下,执法人员划着小木船寻找到隐蔽在芦苇荡中的非法捕猎野鸭人的窝棚。偷猎者十分狡猾,看到有人前来,迅速逃到芦苇荡中。在窝棚外边,有专门用来装野鸭的竹笼子和网箱,捕野鸭人的 " 皮衩 " 也在慌乱逃离时遗弃在地上。窝棚用竹板围成,上面用塑料布和帆布围住,防止漏雨,下面铺着木板,十分简陋。但里面的生活用品应有尽有,有电饭煲、鸣鸟器、矿灯、棉被和各种食物等,还有一瓶白酒。

执法人员捣毁了窝棚,将岸上和水中捕野鸭的设施全部清理。然后又将水面上的 " 鸭媒 " 全部捉起带离。

据护鸟志愿者介绍," 小东关 " 湿地的迁徙性候鸟野鸭,包括斑嘴鸭、绿头鸭、罗纹鸭、花脸鸭等。在市场上,一只野鸭的收购价在 100 元至 200 元不等,捕猎者一夜能逮 100 只至 300 只野鸭,而且销赃十分方便。除了野鸭,大雁也是偷猎者的目标,而大雁的价格一只 800 元至 1500 元不等,捕猎者用残害候鸟的方式发了财。

据林业执法人员说,最近的 10 天时间,林业和边防部门联合执法,在 " 小东关 " 湿地捣毁非法捕猎者窝点 5 处。接下来,执法人员将继续展开大规模的专项清理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猎候鸟现象,查寻贩卖利益链,保障候鸟的安全。

(编辑 郭子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