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姜晨 记者 金凤 文 / 摄)距离中国药科大学 80 周年校庆还有 2 天。11 月 14 日上午,该校杰出校友、南京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代表公司向药大捐赠 1000 万元,并在该校设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培养与市场接轨的药学人才。王勇本科毕业时留校任教,开启拼命三郎模式,曾晕倒在实验室。任教 4 年后下海创业,并研发出知名药品 " 优诺安 "。
因毕业实验课题而留校任教,4 年后却下海创业
王勇是中国药科大学 1987 级校友,1991 年,他原本被分配到常州市药检所工作。还没等板凳坐热,就接到了药大的通知,要他去上班。这源于他的本科毕业实验课题。
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药品,是从日本进口的,也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抗生素药品,可在实验课题中,王勇通过一些数据发现,该药是一个无效的药物,是假药。后来,这个课题得到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1991-1995 年,王勇在中国药大从事科研工作,每天泡在图书馆,"1400 个日子里,我有不少于 700 天是 24 小时在实验室工作的。" 王勇说,有一次为了做一个实验,他连续工作三天三夜,最后晕倒在实验室。
" 如果自己不够勤奋,没有做这么多实验课题,也许根本不可能到药大当老师。" 也是在药大,王勇邂逅了爱情。在本科毕业前两个月,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
在药大工作 4 年后,王勇走上创业路。1995 年,通过转让技术专利,他淘到第一桶金。1996 年,王勇又筹措了近 2000 万元资金创办了圣和药业,在牛首山租了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厂房,陆续招了六七十个工作人员,正式开始创业,后成立南京圣和药业。
寄语药学生尊重患者
捐赠仪式上,中国药科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法人、该校党委书记徐慧与王勇签署捐赠协议。该捐赠款项将使用在改善药大教育发展事业上,徐慧和王勇共同为 " 圣和药业—中国药科大学 " 联合实验室揭牌。
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孔令义介绍,该实验室采用 " 企业驻校 " 新模式,即在校内建设企业投资运行为主体的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以企业为主进行管理,内部设备和人员由企业配置。
王勇说,企业有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需求,而高校的基础研究能力强,而制药业更需要注重基础研究,所以,校企合作将有利于新药的研发。
王勇小时候曾梦想做科学家,但后来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制药。谈及自己的创业历程,他表示,创业期,要学会 " 没事找事 "。2002 年,他的公司营业额已经达到千万元左右,员工不到 100 人。但那年,王勇发现,只有做创新药,才有出路,而这是世界一流企业和团队才能做的事情。后来,他与团队科研人员一起攻关。2009 年,研发成功中国历史上第六个化学创新药优诺安,该药对治疗口腔炎、盆腔炎、胸腔炎、阴道感染、脑膜炎等疾病均有不错的疗效,如今该药每年营业额 3 亿元。
" 大学生创业要敢于面对困难,并快乐的坚持下去。而对于药学生来说,每个人的生命权是平等的,要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对职业的尊重。" 王勇说。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