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珊燕 马瓒 记者 臧晓松)吴某是淮安人,目前在无锡工作。张某是靖江人,工作地在上海。这两人原本毫无交集,却因为一场网络交易走上法庭。个中缘由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轻信 QQ 交易购买兑换码
" 就因为贪了几百块钱的小便宜,买了这么个东西,结果东西不能用还耗费了我几个月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权,太不值当了!" 尽管这起案件已经了结,吴某也成功获得了赔偿,但一说起这事儿,他还是颇有怨言。吴某口中的 " 东西 " 究竟是啥,又怎会引来一连串的麻烦?
事情还得从今年 6 月份说起。
"80" 后吴某工作之余,喜欢在网上淘些合心的商品。他看中了一台乐视电视,然而网上的报价让他纠结万分。
6 月的一天晚上,吴某正在网上闲逛。不经意间," 出售乐视电视兑换码 " 几个字映入了吴某眼帘。正为购买乐视电视犹豫不决的吴某,主动通过 QQ 群找到了出售人张某。QQ 聊天过程中,张某告诉吴某,凭此兑换码可以直接在乐视商城兑换 50 英寸乐视超 3 电视机一台,而此兑换码的售价为 2100 元,比京东价格便宜了好几百。心动之下,吴某决定与张某进行这笔交易。双方约定先由吴某通过支付宝付款 2100 元,再由张某发送兑换码。
使用时发现兑换码已失效
" 我把钱打到他支付宝账户上,但直到五个小时后,张某才把兑换码发给我。" 法庭上,吴某诉称,收到兑换码的第一时间,自己就到乐视官网上进行兑换。然而,显示的结果却是该兑换码已经被使用。
难道被骗了?!不敢置信的吴某立即联系张某要求退钱,但张某却保证自己的兑换码没有问题。
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冷静之后,吴某拨打了乐视客服电话了解情况,得到的回复是该兑换码是真实的,但在吴某兑换前 10 分钟,已经被他人先行使用过,这才导致吴某的兑换码失效。
既然如此,吴某决定退款。然而,张某却百般推诿。无奈之下,吴某决定找到张某本人,见面协商。
线下维权百般遇阻费周折
" 幸亏交易时我多了个心眼,选择了支付宝转账交易。" 吴某称,张某提供的支付宝账号是一串手机号,自己通过报警求助公安机关查询到,张某在支付宝上认证的姓名和该手机号登记的姓名是一致的,因此确认了张某的真实身份。随后,吴某冒充快递员与张某联系,得知了张某在上海的工作地点。表明身份后,张某同意与吴某见面解决此事。
约定见面当天,张某却爽约了!这样的结果让吴某气愤不已,最终,他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诉讼之初,承办法官对张某进行了反复调解,张某同意退还 2100 元。但就损失赔偿事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
靖江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张某将已兑换的失效兑换码交付吴某使用为合同义务的不履行,构成违约。后双方约定至张某处协商解决争议,吴某依约而至但张某却未曾露面,是不诚信的表现。最终,法院判决由张某赔偿因其违约导致吴某发生的合理交通费损失 183.3 元。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