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倪娜 孙昊 记者 刘峻)12 月 24 日是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处处都是一派圣诞的欢乐氛围。在常熟,却有一名重症肺炎患者,急需转运至省人民医院抢救。一路颠簸,如何安全抵达南京?现代快报获悉,当天晚上 10 点左右,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生,为患者装上 " 人工肺 ",一路护送,历经三个半小时,最终平安到南京,为患者下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
常熟张先生今年 69 岁,三天前受凉了,一直都在咳嗽,发烧最高到 39 ℃。张先生在常熟住院后,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了呼吸衰竭,气胸,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呼吸循环衰竭的危重情况。当 23 日上午,当地医院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劲松教授,前往常熟为患者会诊。
患者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使用 ECMO 抢救中。
张劲松教授介绍,接到会诊邀请后,他和抢救组成员便立即出发,23 日下午 1 点左右到达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初步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张劲松教授决定给患者行 ECMO 支持治疗。
ECMO 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简称,它代表了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其原理是将体内的血引出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体内,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对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而言,相当于是一个 " 人工肺 ",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 " 终极武器 "。
安装上 ECMO 后,张先生的心肺功能暂时被保护了,但是病情依然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
24 日下午,经过抢救,张先生的各项生命指数略微平稳。张先生家人希望将患者转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一步治疗。常熟距离南京约 240 公里,救护车驾驶至少约需要 4 个小时,这段时间内如有病情变化,对患者而言是致命的。
" 这也是我们首次陪同路程在 3 个小时以上、使用 ECMO 技术救治的危重患者转运回宁救治。必须更加细致地做好一切准备,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旭锋说。
24 日平安夜晚上 9 点,载着危重患者和医护人员的 120 救护车启程了。
准备转运。
选择 24 日晚上出发,一方面是考虑到患者经过一天的治疗,病情相对平稳一些,另一方面是因为路上车少,这样可以减少途中时间,让转运风险降到最低。" 当天也是平安夜啊,我们和患者一定会平安到‘家’的。" 抢救小组成员、体外循环专科护师黄夕华说。
3 个半小时路途中,有几次车辆颠簸,引起血流下降。医生立刻按照之前预演的流程,请驾驶员立刻减速,将患者的体位重新摆放,将 ECMO 管路重新调整。所有的操作必须三人分工合作在几秒钟内完成。医生还必须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出现了血压和心率的变化,专家便立即通过调节血管活性药物和抗心率失常药物及时调整,确保患者的生命平稳。
与此同时,省人民医院在院值班工作人员,接到患者转运的通知后,立刻投入准备工作,腾挪出独立的抢救室并与以消毒。经过 3 个半小时,25 日凌晨零点 30 分左右,一行人顺利达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
急诊科张劲松教授 ( 左四 ) 一早带领医护人员查看患者病情。
25 日上午 10 点左右,记者再次联系到该院急诊中心主任张劲松教授。忙碌了一夜的张劲松教授告诉记者," 目前张先生病情依然处于危重状态,虽然使用了 ECMO 技术,但由于他的病情非常危重,不仅有重症肺炎、ARDS 并且还伴有多脏器衰竭等情况,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一定会尽全力抢救张先生的。"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