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实习生 舒越 / 文 顾炜 / 摄 ) 民国建筑是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那么,你知道南京有多少处民国建筑吗?你肯定答不上来。
12 月 28 日,《南京民国建筑图典》在南京首发,《图典》是迄今为止收录南京民国建筑最全的著作。书中共收入民国建筑 1237 处(1500 多栋)民国建筑。《图典》的主编、原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杨新华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南京现存民国建筑总数应超过 1500 多处,有的民国建筑还藏在深闺人不识。
杨新华介绍民国建筑
南京民国建筑现存 1500 多处
杨新华说,《图典》耗费了他将近 10 年的型血。2006 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拉开序幕,时任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的杨新华利用这个机会,开始了对南京文物建筑的全面普查和研究。
借助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杨新华等专家对南京民国建筑进行了全面地毯式摸底、梳理、探究与核实,进行了近乎完整的辑录,收录在图典中的每一处民国建筑,不仅有该建筑的名称、位置、门牌号码、图片,文物级别等信息,还有简要的文字介绍,对该建筑的建造年代、曾经的房主都有详细说明。
" 南京现存的民国建筑,应该在 1500 处以上。" 杨新华说,图典中收录了 1237 处,他将这些建筑分为十大类,分别是革命遗址;国民政府机关;公馆、别墅、民居;外国驻华使领馆;科研教育文卫机构;交通、电信、水利机构;工商、金融、餐饮场所;宗教、园林建筑;军事堡垒建筑;墓葬及纪念性建筑。
杨新华说," 以往提到民国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民国官府、名人公馆、公共建筑,其实还有很多民国设施,比如高淳的圩,很多是民国时期设置的,这些圩很重要,这次也都收入其中。
浦口有条大街,全是民国建筑
《图典》收录的民国建筑,不仅包括了传统认知上的南京城区范围,还将触角首次延伸到南京的郊区, 覆盖了先进广义的南京辖区。比如:浦口有一条左所大街,有 44 个号码的建筑,全是民国民居;高淳漆桥村,高淳的东坝河滨西路从 71 号到 129 号由 139 家建筑,分别是面粉点、布店、茶叶店、药店、食品店等,也是清一色民国店铺建筑。
" 这些民国民居,有的没有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它们的身份是不是文保单位的文物。" 杨新华说,这些成条街、成片的民国民居,应该 " 死保 " 并活态利用起来。比如:漆桥的这些店铺可以开起来,重拾传承百年的老行当,这样民居不仅有了活力,还非常有历史韵味,人们来了以后,就会感受到文化的传承。
民国碉堡也收录其中
《图典》还首次将民国时期的碉堡收入其中。杨新华介绍,碉堡遗忘不容易被人重视,但它们也是重要的民国建筑遗存,是血与火的记忆载体,很多碉堡经历了抗战烽火。图典中收录的碉堡、炮台共有 30 多处 ," 我们收录的还不全面,需要搜集更多的资料,需要对碉堡有兴趣的市民多来补充。"
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有若干民国建筑被拆毁,甚至永远消失。前不久,现代快报还报道了双拜巷的民国碉堡被拆除。杨新华觉得,拆了非常可惜。
除了碉堡,在《图典》中,很多看似不是民国时期的建筑,也出现在了图典之中,如南京城墙上的中山门、挹江门、新民门、玄武门;高淳永乐圩、相国圩等圩堤;甚至湖南路、中央路、汉中路等道路。
杨新华解释说,建筑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房子,而是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城门、水利设施、道路,其实都是民国时期建造或者开辟的。按照这个思路,一批民国时期建造的名人墓葬,如中山陵、廖仲恺何香凝合葬墓、谭延闿墓等也作为民国建筑收入 " 图典 "。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