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郝多 见习记者 马万里)又到了一年一度辞旧迎新之际,12 月 28 日,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银龙雅苑社区开展了首届 " 十佳之星 " 颁奖典礼及迎元旦文艺演出汇演,活动主题是《传递雅苑正能量 共筑和谐雅苑梦》。
这一年来,社区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动着社区身边的每一个人,经过群众的推举,感动 " 十佳之星 " 人物产生。
为了表达我们的崇敬和关怀,现代快报联合苏宁和南京市秦淮区益家服务工作站,捐赠了 100 床棉被,送给 " 十佳之星 " 以及社区的困难家庭。
丰富的文艺演出伟居民带来视听盛宴
夕阳情舞蹈队的《水兵舞》,银龙雅苑一家亲舞蹈队的腰鼓表演,喜洋洋幼儿园的舞蹈表演《劲舞萌》,还有社区支援者的黄梅戏表演《天仙配》,虽然只是一个社区舞台,但大家能歌善舞,好不热闹,现场的观众也连连叫好。
社区高主任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失地农民以及城里拆迁安置来的,文化有差异,一开始相互关爱不够,社区邻里关系也不够融合,为了改变这个局面,社区成立了腰鼓队,歌舞队,戏曲队,合唱团等。
值得一提的是,获得十佳之星里文艺之星的陈景环,一直致力于推动社区文体事业和文体活动,作为社区舞蹈队的队长,她不辞辛苦,定时定点的带领队员在社区活动室排练舞蹈,她带领的舞蹈队每年在社区舞台上演出十多场次,为社区大小活动添光添彩,为小区居民带来了视听盛宴。
爱的传递之星:残疾人为居民理发分文不收
" 爱的传递之星 " 获奖者汤福兰,今年 64 岁了,小时候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现代快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她时,她刚从残疾车上下来,左手拄着拐杖,行动十分不便。
2012 年拆迁之后,她搬进了银龙雅苑社区,主任见她身有残疾,就一直对她很照顾,社区的邻居也经常关心她们家的生活,自尊心很强的汤福兰不愿这样被他人无条件照顾,早年自学过理发的她就主动向社区申请,希望可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免费为社区里有需要的居民理发。
从那以后,汤福兰的家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理发店,社区的很多邻居都会登门请她理发。汤福兰家庭生活困难,老伴王晓刚因中风导致智力障碍,神志一直不清楚,母亲王学琴早年也因摔跤成了植物人,虽然左腿有残疾,但她依然要挑起照顾家里人生活起居的重担,来理发的邻居们见他们家生活困难,经常会给一些零钱作为报酬,可是她都一律拒绝。她说,社区已经帮了她很多忙了,还出钱帮助她买了一辆残疾车。" 我一直都是被别人帮助的人,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其他人做一点事,来回报他们,做到我什么都做不动为止。"
好家风之星:古稀老人照顾植物人儿媳 8 年
今年 73 岁的李国兰老人被评为 " 好家风之星 "。
2008 年,一场车祸让她的儿媳成了植物人,8 年来,她每天都要给儿媳擦身,喂饭,解大小便。
见过儿媳伺候婆婆的,却很少有婆婆照顾儿媳的,面对大家的称赞,李国兰却觉得这是应该的," 她跟了我儿子,就是我家人,我就把她当女儿看。"
当年发生车祸时,医生告诉李国兰,如果要坚持照顾植物人儿媳的话,未来的花费不可估量,而且儿媳能恢复的几率微乎其微。" 他们说,付出多少都没有回报,但你叫我放弃,我舍不得。" 白天儿子和孙子要外出上班,李国兰就独自照顾儿媳的吃喝拉撒,这一做,就坚持了八年。
为了维持儿媳的生命,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每个月都要投入一笔巨大的开支,可无论多么艰难,李国兰都没有想过放弃," 以前她身体好的时候对我好,对我儿子好,人都是有感情的,所以我活一天就照顾她一天。"
十佳之星成社区正能量引导身边居民学习
除了汤福兰和李国兰,银龙雅苑社区在这次活动中,共评选了 " 十佳之星 " 总计 21 多人。其中有身怀特长,免费教社区孩子们打乒乓球,做小机器人,绘画书法的 " 技能之星 " 谢刚、孙化吉老师傅;耄耋之年还相濡以沫的 " 金婚幸福之星 " 潘金城、丁习云夫妇;发挥余热,组建社区舞蹈队的 " 文艺之星 " 陈景环队长,尽心尽力为小区居民服务的 " 党员之星 " 张秀兰奶奶等等。活动现场,这些社区的 " 正能量们 " 赢得了居民的热烈掌声,
" 平凡人平凡事,不需报酬与光环。她们就是当之无愧的,他们是一群爱的天使,他们是雅苑社区志愿者的优秀典型,他们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典范的代表。他们用最真挚的人格魅力和最淳朴的行动宣传着、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位居民。" 这是主持人给 " 十佳之星 " 的颁奖词。
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街道工委副书记王文炳说,银龙雅苑是新建的社区,为了让居民融合,他们积极调动志愿者和党员,评比十佳之星就是希望能够弘扬正能量,引导居民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活动最后,现代快报还联合苏宁以及南京市秦淮区益家服务工作站,捐赠了 100 床棉被,送给 " 十佳之星 " 以及社区的困难家庭,向他们表示新年的慰问。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