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实习生 舒越 / 文 顾炜 / 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当年圈了很多粉。给公众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宰相刘罗锅,还有刘罗锅的 " 死对头 " 和珅。
和珅是个巨贪,生活奢靡。史料记载,和珅每日早起,会将珍珠磨成的粉,用来做早餐,以心窍开明,办事更有效率 ……1799 年,嘉庆皇帝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和珅被抄家,搜出非常多的珍贵宝贝。光屏风就有 108 件。想看和珅当年用过的屏风长啥样吗?那就来吧,即日起,和珅旧藏 " 黄花梨福禄寿纹隔扇十二件 " 在江宁路 1 号南京正大明清古典家具体验馆开展,1 月 8 日结束。公众可去免费参观。
" 福 "" 禄 "" 寿 " 巧妙雕刻
展厅中,一眼就能看到静静矗立的屏风。它占据了一大块场地,尽管是明代晚期的,已经有 400 多岁的高龄,但保养的很好,看上去很精致。" 这是一个大屏风,高 3.34 米,比普通住宅楼的层高还要高;宽 6.6 米。"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古代屏风大致分为座屏和曲屏,座屏是古代皇帝坐下时,放在皇帝身后的;而曲屏,就是放在大户人家家里,用来美观、隔断用的。
走近屏风,现代快报记者发现这十二扇屏,每扇都分成上、中、下三部分,屏风上部雕刻着 " 娇小 " 的游龙,光影移动间,龙的眼神犀利通灵,就像是要从雕版上 " 腾跃而起 ",栩栩如生 …… 屏风中部,即屏芯部分由大气的金黄的纱面罩住," 这里本来是应该放字画的,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原画早已破损丢失,为了美观,所以用纱覆盖住了。" 屏芯下依然是游龙环绕,不过增加了一大块雕版,更显 " 中气十足 "。
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观看屏风上的雕刻纹路,你会发现,几乎每个雕版上都若隐若现着 " 福 "" 禄 "" 寿 " 三个繁体字的纹饰。工作人员说," 福禄寿 " 是中国自古以来吉祥如意的传统象征,上到皇帝、贵族,下到普通百姓、农民,无不对 " 福禄寿 " 三字情有独钟。
精巧的是,这件超大的扇屏风不仅可以任意拆卸,连单个屏风上的雕刻板都是拼接而成,能够随意活动。" 这是因为古人在制造工艺品之前,想得比较远,制作时也会考虑到以后的保存。"
曾经是巨贪和珅旧藏
" 这件宝贝,曾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过。"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2011 年 7 月 9 日," 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 " 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这件 " 黄花梨福禄寿纹隔扇十二件 " 参展,它的惊艳亮相,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 这件宝贝经历非常传奇,它曾经是清代巨贪和珅的旧藏。" 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什么说是和珅旧藏呢?据记载,嘉庆四年(公元 1799 年),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在清代的史料《查抄和住宅花园清单》中,记录道,黄花梨紫檀器库六间(8600 余件)、玻璃器皿(800 余件)、貂皮女衣(610 件)……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 8600 多件黄花梨紫檀器中,有 108 件屏风,其中就包括了黄花梨福禄寿纹隔扇十二件。而在清朝的一些史料上记载,说有一次七阿哥和弟弟成亲王在和珅家闲逛,看到这件黄花梨屏风,称赞 " 处处螭龙,栩栩如生 "。
被抄家后,和珅自杀。他的家产被嘉庆皇帝赐给了庆郡王永璘,和珅府变为 " 庆王府 ",而黄花梨屏风则被留在了庆王府。咸丰二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恭亲王奕訢,改名 " 恭王府 "。
1912 年,恭王府内大量文玩、瓷器外流,唯独黄花梨屏风保留,并被带到了青岛。后来变卖,流落民间 ……
" 这件屏风,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鉴定过,是明代晚期的作品,曾经是和珅旧藏。" 工作人员说。
一斤黄花梨木 2 万,堪称 " 天价 "
这件宝贝,现在值多少钱?现场工作人员笑笑," 天价!"
" 都说物以稀为贵,这件宝贝是用黄花梨制作的,就黄花梨而言,一吨黄花梨木大概在 2000 万左右,折合下来一斤就要 2 万。" 工作人员说,这件黄花梨屏风从制作、取材来说,都是非常讲究的。这件屏风用的黄花梨非常罕见,需要生长几百年才行,是避开白皮、空洞、缺损、自然弯曲等取黄花梨木的心制作而成。
" 正是名贵的黄花梨木,才能让它经历 400 年,依然完好如初。" 黄花梨的木质油性大、稳定性高,相较其它杂木来说,不易受潮。更重要的是,黄花梨木可塑性极强," 这一特质为黄花梨十二扇屏风的雕刻工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快报记者还注意到屏风下面都被穿上了蓝色的小 " 袜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屏风亮脚,因为由铜制成,因此又叫它 " 铜靴 "。" 这‘铜靴’是为了保护黄花梨木的底端不受潮。" 为了保护它,每个月固定时间,工作人员会用独家秘制的精油给黄花梨木十二扇屏风做保养,让它延年益寿。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