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7-01-26
非亲非故,孩子却叫他“舅舅”,真相令人感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公宣 赵新欣 记者 陶维洲)" 妈妈,妈妈,舅舅来了,舅舅来了 ……" 快过年了,南京江宁汤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张宁军带上一些生活必需品来到辖区湖山村村民缪某(女)家慰问。一个姓缪,一个姓张,缪某的女儿叫张宁军舅舅,他们是亲戚吗?当然不是。这一切还要从 9 年前说起。

警方供图

9 年帮扶,社区民警成了居民 " 亲戚 "

张宁军 2005 年从部队转业进入汤山派出所,成为汤山集镇责任区的社区民警。2007 年冬天的一天,汤山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湖山村村民缪某又发病了,拿刀追着人跑。他火速赶往现场,看到披头散发的缪某情绪激动、面红耳赤地拿着镰刀挥舞着,嘴里还念叨着,周围有很多围观居民。他一边疏散人群,一边谨慎地给发了病的缪某平复心绪。僵持一个多小时后,在他的苦口婆心劝说下,缪某终于放下了刀。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缪某患 " 狂燥性 " 精神病多年,情绪一激动便会发病,因家中贫困,丈夫一直在外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女儿还要上学,无钱治疗,病情也有所加重。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宁军便利用工作之余,多次往返于湖山村委会、街道妇联、民政等部门,落实缪某的治疗和医药费用。最终,缪某被送至医院进行系统治疗。同时,考虑到缪某无生活来源,张宁军又为其奔忙办理低保手续。

警方供图

之后的几年里,缪某又因种种原因不间断发病,每次旁人到场怎么劝说都毫无用处,她只相信张宁军能帮助她,只有他才能帮助解决问题。缪某常和邻居说," 如果没有张警官的帮助,我都不敢想像我现在的日子会是怎么样。"

之后的每一年,每一节日,张宁军仍定期上门走访慰问缪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现在他已经不是缪某所在社区的社区民警,但这个习惯一直没变。而缪某一家也把他当做亲人,缪某女儿一直叫张宁军 " 舅舅 "。

警方供图

家务事他也能断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张宁军用他特有的韧性,硬是把最难断的事给断了。

" 告诉你,这条路是我家的,想不想给你走,全凭我高兴,别惹我不高兴,否则我直接把路封死,让你从天上飞 ……" 这是汤山街道青林社区一对亲兄弟,为了共用一条出行道路而引发的 " 大战 "。

张宁军赶到现场时,那场面真叫一个混乱和激烈。两家人打得鸡飞狗跳,拉都拉不开。通过走访邻居了解到,兄弟俩结怨多年,互不相让,父母都已过世,留下两幢楼房共用着一条出行道路,都说路是自己的,不愿相让,都想占为己有,见面就红脸,就吵,就打。为这事,青林社区的干部、村长没少跑,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能真正化解兄弟俩的心结。

" 兄弟毕竟是兄弟,手足之情总是要顾念的。" 张宁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决定从此处入手,化解兄弟俩的矛盾。就这样,他成了兄弟俩的 " 常客 ",整整大半年时间,不断劝说。终于,兄弟俩的态度渐渐有了好转。张宁军来家里,兄弟俩都能心平气和地坐下说话。兄弟俩多年的心结就这样被张宁军的真诚感动,解开了。

现在,兄弟俩出行仍然用着同一条道路,但再也不会争,不会打架了。两家人都对张宁军满满的感激,逢人就夸赞,张警官是如何真心实意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孩子 真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