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季卫兵 朱志飞 记者 俞月花)2 月 12 日下午 3 点,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中国航天四老 " 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任新民先生在北京逝世。现代快报记者获悉,他也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友。
被誉为中国航天 " 总总师 " 的任新民院士
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的开拓者
任新民院士 1915 年 12 月 5 日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40 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 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并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 年 8 月回国,先后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等单位工作。
任新民是我国导弹总体和液体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曾作为运载火箭的技术负责人,领导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 6 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
摄于 2005 年 9 月的任新民院士铜像揭幕仪式
创建中国首个火箭武器专业
上世纪 50 年代初是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要建立健全海陆空常规兵器的研究与教育体系。哈军工筹建时即在炮兵工程系设立了当时尚属前沿的火箭武器专业,填补了中国火箭武器发展体系的空白。而担纲组建火箭武器专业重任的正是任新民。
任新民曾回忆说," 火箭还没人搞过,我在南京搞过,又看了点书,他们就叫我筹建这个火箭专业。" 任新民与大家一起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材、选调教师、建设实验室、招收学生,终于把课程体系建立了起来。1953 年 8 月,火箭武器专业第一期招收学员 20 名,到 1957 年毕业了 18 人,其中就包括后来同样成为我国航天专家的邢球痕院士。
曾上书国务院建议研制火箭武器
1955 年 12 月,刚回国两个月的钱学森来哈军工参观考察,任新民陪同他参观炮兵工程系实验室,彼此交换了对我国研制火箭的见解。当年,时任哈军工炮兵工程系副主任的任新民与另外两位教员联合上书国务院,提出了在中国研制火箭武器和发展火箭技术的建议。
1956 年 2 月钱学森向国务院提交《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为保密将 " 火箭武器 " 用 " 国防航空工业 " 代替);4 月 13 日,国务院成立了以聂荣臻元帅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10 月 8 日,专门研究导弹的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可以说,任新民等人的上书建言成为了中国 " 两弹一星 " 传奇的起点。
南理工校内有一尊他的青铜塑像
尽管任新民 1956 年即被钱学森抽调至国防部五院工作,但他对炮兵工程系以及分建后的南京理工大学各个时期的发展都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经常回学校探望、指导。1984 年 11 月,任新民被南理工聘任为名誉教授。1993 年、2003 年,他作为特邀嘉宾,分别回校参加南理工 40 周年和 50 周年校庆活动,并为学校题词祝贺。
现在,在南理工机械工程学院门厅,还有任新民的青铜塑像。2005 年,任新民 90 岁生日时,南理工为他举办祝寿会,学校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他亲自为自己的青铜塑像揭幕。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