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南京,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停留在城市中。
然而,在南京的乡野里,其实也是有玄机的。乡村恢复了那些传统的古意——情怀、温度、梦和诗意——它能唤醒我们内心里最柔软的那个部分。当城市生活带来忐忑感,乡村生活则逐渐带来归属感,以及更多关于空气、食物、简单人际关系的美好体验。
一个城市只有它的乡村是美丽的,这座城市才是真正美丽的。我们试着挑选了几处南京的美丽乡村,那里的泥土,很适合上去走一走。
桦墅村
一共有十一个自然村,紧邻栖霞山和宝华风景区,地势东、南、北高而中间低,射乌山、天帽子山、陈山、庙山、龙王山等大大小小的山头散布其间,形成独有的 " 城中乡,乡边城 " 格局。
占地 1800 亩的周冲水库,面朝射乌山,紧临着水杉池塘,这座栖霞区唯一一座在册水库,已存在了长达半个世纪,见证了桦墅村的历史变迁。桦墅村拥有较为完整的原始村落形态,作为抗金英雄秦钜的祖居,村里也留存了秦氏当年的点将台、练兵场、状元井、秦公桥等遗迹,南京唯一的藏传密宗佛教石窟—石佛庵石窟有也在其中,历史文脉深厚,经常有历史爱好者来这里寻幽访古。蓝天白云,青砖黛瓦,当地的居民就住在这样的山水环绕当中。
刘勇 摄
在桦墅村,每家每户都会种些蔬菜瓜果,生活自给自足,野菜、荠菜、马兰头、土豆、菠菜、茼蒿等都是这个季节里常看到的。2012 年,村里还引进了 " 南粳 46 大米 ",引导村民们种植,这种香甜软糯的的大米全程无公害种植,更由于村里的水域宽广,加上光照雨水充足,颗粒饱满秸青籽黄,被誉为江苏最好吃的大米,常常是刚剥完壳就被卖掉了,供不应求。
最近颇有名气的嘤栖书院也在这里,书院以以 " 鸟儿归巢栖息 " 为寓意,原本是老生产队的集体仓库,2015 年经由著名设计师庄慎重新设计和改造后,保留了原有的构造,变成一个当地年轻人和农名一起读书、观影、文化交流的场合。
水一方
水一方景区内,天然河渠纵横交错,3.9 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内水网密织,亭子和木制长廊点缀其间,有一条全长 4 公里健身步道蜿蜒其中,沿着一路向前,不时可以看到垂钓者和漫步者,大家尽情享受着美好春光。
沈旻 摄
春天的水一方,数百亩油菜花从三月中旬开到五月初,遍地金黄。在水一方靖安村入口的道路两边种满了樱花,这条 " 樱花大道一直延伸到下面的太平村,大概有 1500 米。而在水一方的核心区域,村里还特地开辟出一块约 200 亩的空地,用来种植颜色各异的格桑花。
吴其仁 摄
水八仙是水一方陈店村的农业特色,莲藕、茭白等水生蔬菜不仅是当地人的自豪,也是游客们的最爱之一。陈店村入口的江南水乡建筑上,青瓦白墙上的墙画是一群温婉美丽的江南女子来展示 " 水八仙 ",很传神。
和众多江南古镇一样,水一方的为人称道之处亦有百年古宅。一处是靖安村的一座百年四合院,据称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的地主四合院,另一处则是太平村的王氏祠堂。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在水一方 " 四字情境感十足,含蓄地表达了万千思绪,引人浮想联翩。
不老村
不老村位于素有 " 南京绿肺、江北明珠 " 之美誉的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风光旖旎的象山湖西侧,占地 800 余亩。
置身于山村中,可环顾老山高峰奇险俊美,岗阜跌宕起伏,茂林休竹滴翠,青山绿水怡人风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乐、返璞归真的自然境界。七佛寺与不老村相连,山花绿树葱茏其上,佛语梵音微闻其间,堪称庄严乐土,人间仙境。
不老村紧依老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苗木花卉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现已初具规模。来到此地,感受着小桥流水人家,确实会有一种暂时逃避都市的 " 世外桃源 " 之感。
楚韵花香
南京有不少赏花之处,但大多数人对这里却都是所知甚少。它就是是浦口八珍珠之一——江北新区汤泉街道,谓之名 " 楚韵花香 "。
昔日项羽率军团转站南北,攻打刘邦所部,在瓦殿搭瞭望哨,设关口盘查林泉古道上来往的客商,关口章便传承下来。后项羽溃败,退至关口章,而项羽与虞姬的绝美故事展开,正是在这汤泉至桥林的山泉古道途中。
村内的民房以自然生态为宗旨,不大修大办。在原生态民宿的基础上,对关口章组和周庄组房屋进行修缮和改造。园内林泉相应、村舍竹林环绕,四周花草林立,池塘、小河、亭榭、石板步道贯穿其中,古朴建筑在林中若隐若现。
如今汤泉街道瓦殿社区成为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区。楚汉文化体验园也日渐成熟。曾经的采石场成为了集攀岩、射箭、投壶、楚汉角色扮演为一体的体验园。一颗 " 珍珠 " 刺绣在浦口。一段楚汉风情流转在民间。
八卦洲
当年乾隆帝登燕子矶,题 "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 诗,用 " 绿野 " 称呼八卦洲、" 烟村耕凿 " 称呼乡民自在的生活。
这个 " 江中桃源 ",西南洲头与幕府山、燕子矶隔江相望,能一览南京大江风貌。洲头、柳林湿地的景色、视野都很喜人;红杜鹃生态园、俊红生态园、虹越园艺家、派缘农庄各个有着大片丰茂丰美的田畦;沙漠风情园、瑞岛卉洲玻璃温室都有一些令人开眼的奇观;镇上农户房子整饬干净,果树柳树和开花的藤蔓植物拂动壁画墙绘,小江河轻轻粼粼流动着 ……
八卦洲有数不尽的野生蔬菜品种,散布在绿油油的原生湿地环境里;有突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如白鹭、野鸭、水葫芦等水禽,在其间自由来去,野兔、野鸡、刺猬、蛇蟒也时而出没;鸣叫的鸟类更是八卦洲的有声名片,斑鸠、画眉、八哥、红嘴燕雀、灰喜鹊、大雁等,应该是八卦洲最早的居民;不仅如此,环洲的长江水面上常见珍贵的江豚出没 ……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八卦洲里水系纵横、阡陌交通,面对传统、古老的生活方式,向往、留恋、走了还想来、发出在此地终老的慨叹都是寻常事。
湖熟杨柳
蔡峥嵘 摄
杨柳村,背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屋舍俨然之间,树木、田地和油菜花一片绿莹莹。
沈旻 摄
现存的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历时三百多年。36 座各成体系的宅院,每个宅院都有 " 堂 " 名,如 " 翼圣堂 "、" 崇厚堂 "、" 居易堂 "、" 映雪堂 " 等,名字透着浓厚的儒家风姿。而门楼上的题字,也集中着这里的先人对生命的感悟:" 斯道坦然 "、" 缓步凝思 ",智慧之象和闲适之意都在其中。宅院之间的闾巷,无不是青石板铺路," 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 ",是对它的洁净的赞美。
钟平 摄
这是一座兼具徽派、苏派特色,又非常具有南京本土特点的民居。院体的外墙由三部分组合,下面是一米高的青条石,上面接清水墙,再上面是冬暖夏凉的空斗墙,墙体下打梅花桩——这是圩区的建筑特点,和徽派建筑非常不同。
虽然不是名门望族的官宅,但它形制精美,还藏有创意,气质内敛,非常有中庸之道的意味。
黄龙岘
黄龙岘村被称为 " 金陵茶文化第一村 ",落脚点不在 " 茶 ",而是在文化。长于山林,生于田野的黄龙岘,不仅人淡如茶,更别有醇厚之气。
在 2014 年黄龙岘被开发成为一个旅游胜地之前,当地的每家每户就以茶为生。黄龙岘的地貌以丘陵为主,气温低水汽重,有雾而绝无霾,生着两种绿茶,早茶唤作 " 乌牛早 ",雨前茶叫做 " 福鼎 "。" 福鼎 " 是黄龙岘的招牌,以两态为贵,用 " 一芽一叶 " 者称为 " 龙毫 "、仅用 " 一芽 " 的称为 " 龙针 ",泡制成的茶汤碧绿清透,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泥土的香气。
为了维护黄龙岘茶文化村的环境,村民们将自定的 " 环保公约 " 贴在村口,他们把别人的茶园当做大家共同的财产。黄龙岘自评的一个关键词是:" 问茶 "。" 茶 " 是乡村味道的载体," 问 " 字更像是在说黄龙岘的生活规则和生活方式。
汤山七坊
在南京城东四十公里的地方,江宁汤山七坊农家乐因为它独特的味道,吸引着都市人的心。
顾名思义,汤山七坊种共有七种手工作坊,分别是豆腐坊、油坊、粉丝坊、糕坊、茶坊、酱坊、炒米坊。另外,还要算上前年新开张的酒坊,汤山七坊实际上已经有八种纯手工作坊。到 " 汤山七坊 " 来不光是吃和玩,还能亲身参与到手工作坊,体验农家生产之乐。
据传,这里曾是东汉王莽篡位时,刘秀受了指点后藏身此地。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也许是文化的浸润,这里的人民聪慧勤劳,自古以来便有多种手工艺作坊兴盛于此,更是以豆腐坊、酒坊等闻名百里。
文 | 现代快报 · ZAKER 南京记者 王冬艳 陈健松 曾浩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