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合子是个有趣的姑娘,干过报社编辑、开过服装店、做过画廊的二手倒姐——种花、裁缝、摄影、弹琴、拾荒、手工,手到擒来——可以说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但意外的是,花合子其实毕业于东南大学的冶金专业。
去年,花合子做了一件事情,她发起了一个由 103 位女性组成的众筹,在成贤街上找了一间 300 平方的门面,一起开了一家 " 塔莎小姐的店 "。店很有意思,很多物件都是花合子 " 拾荒 " 而来,比如说店内那台老式电影放映机,就是从大华电影院淘来的。她也把自己爱 " 捯饬 " 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从店里那张桌子就能看出来,她亲手用木材搭好框架后用砖头填充了桌面。
我们带着相机和好奇心,去花合子家也探了一探,发现这个姑娘确实是一个 " 旧物癖患者 "。
这是一个田园、地中海和东南亚风格交织在一起的居所。从初期的结构改造开始,她就为象征生活情趣的吧台和小花园留足了设计空间。室内房门被改造成了地中海风格的圆拱形。客厅屋顶吊着仿木质的房梁,与吊灯搭配显得相得益彰。几扇东南亚风格的墨绿色屏风将客厅与后院隔开。对于屏风的制作,花合子并不满意,她觉得厚重的上漆方式掩盖了木材本该有的木质纹理。
家中的陈设,完全是东西方旧物的斗法大会。画着葫芦和芭蕉扇造型的斑驳中式矮柜上,立着几个粗制的青花瓷罐。布艺和框架画的运用,让艳丽的色彩占据了所有的空间。钢琴上摆着各式西式娃娃和毛绒玩具,按花合子的说法,她不是一个考据派,在收集娃娃的时候并不会很刻意地去研究一些收藏信息,关键是要有眼缘。
这些摆设大都来自于花合子的 " 大浪淘沙 ",现代、禅修、欧风、日式、南亚风格不一而足。网络固然是淘货的重要手段,但是花合子更喜欢利用外出旅行的时间去选择心仪的物品。她觉得在各地古玩市场、跳蚤市场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个性 " 孤品 "。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选择,她会刻意去挑选一些有瑕疵的外贸尾单。如此," 撞物 " 的可能性被降到了最低。
关于旧物," 拾荒 " 是很讨巧的一种方式。花合子会前往一些等待拆迁的老小区或者村落,这里往往有被遗弃的 " 不合时宜 " 的旧物。坛坛罐罐、木桶米斗都被她带回家,作为盛器、花器,这些老物件又焕发了生命。
DIY 是花合子保持个性的另一个手段。旧衣服、碎布头都可以做成新的桌布、帘幕、沙发套。一些略显单调的珠子、玉器,通过包银的手法也有了不一样的魅力。对于服饰来说,她并不会嫌弃它本来单调,只要有可能,她会把一些漂亮东西附加在素体上。她的鞋、包和衣服上总能发现她收集来的绣片。
在她的朋友圈里,她曾经收到过一种评价,那就是 " 能作 ",当然,这里的 " 作 " 是个内涵丰富的词。花合子觉得,自己对于旧物、DIY 的迷恋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生活的态度、美的概念、生活的能量。她认为,对多数人来说,工作忙并不应该成为一种逃避好好生活的借口。
文 | 蒋庆寅 陈健松 图 | 现代快报 · ZAKER 南京记者 牛华新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