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7-04-28
国内最大的城墙博物馆年内开工 预计2019年开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谢毓灵 记者 张瑜)4 月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获悉,南京将建国内最大城墙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正式敲定,预计耗资 2.8 亿,今年年内开工,明年完成主体建筑,2019 年上半年正式开放,届时这里将成为南京可观、可读、可游的文化新地标。

选址老城南门东地区的边营 1 号

南京明城墙是目前中国地面遗存最大、原真性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城墙,也是南京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名片。2016 年以来,南京明城墙改建工程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到概念设计,几评审、论证、比选后,最终敲定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担起南京城墙博物馆的设计重任。这也是何镜堂院士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后,第二次操刀设计南京的文化地标建筑。

南京城墙博物馆设计方案效果图 图片来自 " 南京城墙 " 公众号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城墙博物馆选址老城南门东地区的边营 1 号,毗邻中华门瓮城、秦淮河,总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展览面积 5000 平方米,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是中国古代城墙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地。据悉,博物馆预计耗资 2.8 亿,今年年内开工,明年完成主体建筑,2019 年上半年正式开放。

城墙博物馆处于南京中轴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门地区,处于老门东 - 中华门瓮城 - 老门西形成的历史区带上,是联系老城内外的重要节点,也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重点展示地段,串联起周边老门东历史街区、秦淮河及雨花台观光带、古越城遗址和大报恩寺以及夫子庙、江南贡院、甘熙故居等一系列重要历史建筑。

博物馆西侧三段坡道与马道呼应 观景平台可一览四周风光

到底这座博物馆长啥样呢?根据目前公布的设计图,这栋建筑平面呈 L 形,地上地下各有两层空间,建筑风格也与旁边老门东的建筑风格相匹配。据介绍,这是在部分保留现有的沈万三陈列馆的基础上,将西侧绿地地下空间进行改扩建后形成的。

博物馆的一楼是公共服务区,往里走可以看到展厅、接待大厅、咖啡厅和学术沙龙专区;上到二楼,就来到了学术沙龙办公区和报告厅;负一楼为临时展厅;负二楼则设有文物库房、地下车库、文保工作区及设备用房等。在博物馆西侧,一条三段反向攀升、长四五十米的坡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远远望去,这条坡道和边上瓮城的两侧的马道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种高低错落的动感态势。沿着坡道再向上走,是一个观景平台,站在高处,四周风光尽收眼底。据介绍,即使博物馆闭馆,市民也可从外部沿着三段斜坡式马道登上观景平台观览。

据悉,坡道和顶面将进行景观设计,用石材和绿植错落有序铺置。折板造型的屋面和宽敞的广场绿地将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城市公园。

乘游船可直通博物馆 半透明幕墙抬眼可见中华门瓮城

除了从北侧的地上一层主入口进入参观,博物馆在地下一层还增设了一个入口。停车场区域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参观中华门瓮城后不用过马路,就可以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博物馆继续游览。同时,地下一层的这个入口还是个 " 水门 "。内秦淮河南侧的长乐渡步行街将会设立一个亲水码头,乘坐秦淮河游船的游客可以在此停靠,登陆参观游览博物馆。

据了解,博物馆采用了半透明的玻璃幕墙作为外立面,从建筑内部向外望去,就能清晰地看到古朴厚重的城墙和设计独特的博物馆最大的展品——中华门瓮城。从外向博物馆内部看,则略显模糊,玻璃幕墙会映射出周围城墙、秦淮河、大报恩寺、老门东建筑群的景观,博物馆仿佛穿上 " 隐身衣 ",一虚一实,纵身藏入周边的古城风貌之中。此外,除了基本陈列、临时展览等展厅之外,博物馆中还设有学术沙龙区、报告厅等,为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等提供了空间。

据悉,城墙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严格遵循《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对建设控制地带新建建筑物严格限高。在不影响城墙现有景观的同时,建筑风格也与老门东的建筑风格相匹配。

(编辑 尹欣)

相关标签

南京 地下 淮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