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金凤)历时 6 天后,5 月 17 日上午,30 余名东南大学的师生汇聚在重庆大学 " 中大迁渝纪念亭前,纪念 " 国立中央大学 " 西迁 80 周年。1937 年抗战爆发后,中央大学 ( 东南大学前身 ) 西迁,时任校畜牧场厂长王酉亭放弃西去重庆的避难船票,召集员工,带领逾千头(只)家禽牲畜,踏上了西迁重庆的生死未知路。在东南大学建校 115 周年前夕,东大师生兵分两路,沿着当年中央大学和动物大军西迁的路线,踏寻历史、缅怀先烈。
学校供图
抗战西迁历经艰险,东大师生 80 年后穿越 5 省重走西迁路
1937 年的南京,动荡不安,随着日军的日渐逼近,位于原首都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先后四次遭遇日军空袭。当年 10 月,中央大学发布迁校公告并组织全校西迁工作。下旬,中央大学 7 个学院的学生、教职员工连同家属共 4000 多人,开始分批乘船向重庆撤离。
搬离南京时,学校提前备好的数百个大木箱里装满了教学用品,里面既有用于航空工程教学拆卸掉的 3 架飞机,也有医学院用于解剖泡制的 24 具尸体,还有农学院畜牧场引进的良品牲畜等等。
鲜为人知的是,时任校畜牧场厂长王酉亭甘愿放弃西去重庆的避难船票,召集 15 名员工,带领未能及时撤离的逾千头(只)家禽牲畜,踏上了西迁重庆的生死未知路。
1937 年 12 月到 1938 年 11 月间,在南京通往重庆的路上,出现了一支另类的动物大军,它们当中,有美国加州牛、荷兰牛、澳洲马、英国约克夏猪、美国火鸡,它们的 " 队长 " 叫王酉亭。
5 月 12 日,由东南大学学生、老师、校友代表组成 " 重走西迁路,再启新征程 "30 余人的团队,兵分两路,追寻 80 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迁移。
师生们一路途径安徽全椒、合肥、六安叶集、河南信阳、至湖北武汉、宜昌,最终抵达重庆,沿途采集土壤,另一路奔赴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带着原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旧址的故土,赴重庆与第一路会合。
大学生探寻当年遗迹 学校供图
动物大军命运多舛,师生寻访探得当年遗迹
在皖豫交界处的叶集,当年王酉亭率动物大军在此面临生死存亡的困境。那时正值隆冬,天寒地冻,人困马乏,动物断料人断粮。危急时刻,王酉亭意外发现了一处邮局,随即致电重庆的中央大学,告知所有动物已经带出南京,但给养费用确实困难。意外接到电报的校长罗家伦惊喜交集,立即安排急电汇款至叶家集邮局转交。
在大别山脉的鸡公山,东大师生辗转蜿蜒山路,经过一位老奶奶的指引,在老街背后的山坡小巷里,找到了一改王酉亭一行生死命运的邮亭。
原来,本来计划前往武汉的动物大军,接通了中央大学的电话,才知道武汉已经沦陷,继而改道河南桐柏山,前往湖北襄阳,渡过汉江,到达武当山,穿越神农架边缘,跋山涉水,抵达宜昌。
安徽全椒是 80 年前王酉亭一行撤离南京后第一个落脚的地方,当初的小县城如今已经大变样。东大师生来到全椒中学追忆往西,而全椒中学新址正是东大建筑学院教授单踊设计的。
1938 年 11 月上旬,这支坚韧不拔的动物大军在耗时一年、跨越半个中国、行程约四千多里后抵达湖北宜昌。在宜昌,王酉亭与著名爱国实业家、民生轮船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意外相遇。卢作孚慷慨同意在轮船运输物资的最困难时期,无偿安排船只、挤出舱位运输这些动物到重庆。
几天后,王酉亭一行在宜昌登轮西上抵达重庆,终于进入市郊沙坪坝的中央大学畜牧场。
在纪念仪式上,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刘波表示,东南大学在建校 115 周年之际,重走西迁之路,是为了寻求一所学府最深沉的文化追求,这将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同时,此次活动也为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两校共同的记忆和深厚的友谊写下新的标注。
纪念仪式上,王酉亭之子王德向师生们讲述了炮火中动物大军艰难西迁的故事。
仪式最后,双方校领导为西迁 " 光华柱 " 揭幕,并与师生、校友代表一起执玻璃管柱,将西迁沿路土壤封存至光华柱中。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