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龙老大在贫困村里租下 3 个农家院,开办农家乐,不少人替他捏着汗——这个地方,会有人来么?
又是五月,坛厂镇的八卦园里,一片紫色,游纷沓而至。一阵微风拂过,从不远处飘来的酒香,伴着花香,令人愉悦。
一年过去,龙老大带着 50 名服务员,挣到约 300 万元。而他和枇杷村村民的故事,也成为仁怀市酒旅、农旅融合发展模式的典型。
▲龙玉明
穷山村 他 30 万租下农家院
仁怀市的坛厂镇枇杷村,是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背靠大山。早先,从遵义过来的公路,从这里经过。司机老杨,多年前开油罐车时,每个月好多次都要经过这里。" 山洼里,到处都是破房子。" 老杨说,这种印象,一直深深地烙在脑海里。
后来,遵义至仁怀的公路改线,绕开大山,枇杷村又失去了交通优势,成了死角。因为穷,群众充满怨气,政府的干部进村,爱理不理,甚至对着干。
此时,与枇杷村相距 10 多公里的茅台镇,正在大规模改造,1.5 万人陆续迁出后,茅台镇发生巨大变化,体验国酒文化、感受四渡赤水的游客纷沓而来。而仁怀市区,以国酒大道为轴线,新城日益扩大。
两年前,政府整合多方资源,利用高山脚下的洼地中,巧妙运用田间的水渠、机耕道等,用农作物、果树、彩叶树和花草,开始在枇杷村的洼地里,勾勒八卦图案。
▲赤水河谷地带所建的酒庄,未来游客可体验
在仁怀市区开火锅店的龙老大,看到了商机。他赶快在靠近八卦图案的地方,以每年 30 万元的价格,租下 3 个相连的农家院,以及 15 亩土地,同步打造农家乐。
48 岁的龙老大,本名龙玉明。但很多人都喊他 " 龙老大 ",他也喜欢这样的称呼。
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之前,当地一栋两层楼的农家房屋,每年租金最高也才万元左右。附近坛厂集镇上的餐馆,熟人熟脸,一年也挣不到 30 万元。
" 实在亏了,就当扶贫了。" 龙老大说,但他觉得,政府提出的全景域旅游、酒旅融合、" 产城景 " 互动,很有前途。
不能城镇富了,农民还继续受穷。这是仁怀市委、政府调研后,决定利用坛厂镇枇杷村至鲁班镇隆堡村位于茅台、坛厂两酒镇间条件,实施全景域旅游、酒旅融合发展的初衷,是带动脱贫。
▲位于仁怀市坛厂镇的神采八卦
一年巨变 他挣下 300 万元
去年 3 月,一张图片迅速传播开:八卦园里油菜花盛开,小麦青青,四周红顶黄墙的农家小屋,视觉冲击强烈。
这张照片,在贵阳、成都、重庆,还有遵义等地,引起关注。而原先只去茅台、赤水河谷的旅游团队,也把枇杷村、隆堡村列为重要旅游点。一时间,游客纷沓而至。当年红军鲁班场战斗指挥所前的停车场里,几个村民摆开了炒洋芋、凉粉摊点。周末,一个妇女光炒洋芋,每天能卖 7000 多元钱。
彼时,龙老大在枇杷村洼地旁修建的农家乐,初步成型。他聘用的服务员,也基本完成培训,开始对外接待游客。
▲幸福园
这种热闹,持续发酵,游客白天逛枇杷村,夜晚游茅台。10 月,茅台因此更火爆,尤其是观赏茅台夜色的游客,最高峰时一天 2 万多人次。以至于,分管的副市长亲自到茅台镇 1915 广场的广播室里播音,疏导游客。
在枇杷村,不到半年,村里开了 30 多家农家乐、家常馆、客栈、杂货铺。家家生意火红,即便是最简单的夫妻店卖蛋炒饭、做小火锅,一个月收入也有 3 万多元。
最先发现商机的龙老大,带着 50 多名本村服务员,一年挣下 300 多万元。而村里其它农家院的租金,也涨到每年 4.5 万元以上。
这一年,人均收入从 4800 元跃升到 12000 元的枇杷村村民,最大的变化,是心气顺了,主动邀请政府干部到家里喝茶、抽烟。还有很多村民,主动参与到景区管理中,给景区建设、管理提建议。
酒旅融合 书写仁怀新故事
枇杷村、茅台镇的火爆,证明全景域旅游、酒旅融合、" 产城景 " 互动,确实是一条很不错的路子。这条路子,现在被很多地方复制,包括仁怀市本地,而且注入更多的内涵。
苍龙街道办事处的草木年华农旅一体观光园,定位于 " 城市农业公园 ",由企业投资建设。园内,除了花草种植、水果等,有植物科普园,游客能通过 VR(虚拟与现实)技术,身临其境般感受行走悬崖峭壁等场景。
另外,长岗镇生态畜牧产业园、五马镇东升农场等产加销一体、工农旅融合一体的园区,逐渐发挥更大作用。" 这几年,仁怀农村的变化大,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方多了。" 龙老大说,他的幸福园里,也因此才有了更多的赚钱机会。
在赤水河谷地区,沿赤水河旅游公路分布的,除了茅台驿站、二合驿站等服务站点,还有大批酒庄建成。在这些地方,外地游客除了可以歇脚、喝茶、品酒,还能买到真正的仁怀酱香酒。
而在赤水河谷,有人的胆量比龙老大更大:不久前,一家企业在省内多家媒体上同步刊登广告,以百万年薪,招募一名管理人员,负责打理酒庄、驿站等。据这家企业的负责人称,搞酒旅融合、全景域旅游,以茅台为核心的赤水河谷,是不二的选择。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黔华 王弘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