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经典教育思想。1 月 20 日,由中陶会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正和岛教育联盟、南京教育家协会、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师君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的 "2018 陶行知教育思想新年论坛 " 在南京大学科技馆举行,近 300 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行知学校的教师代表等新老 " 陶友 " 相聚一堂,进行教育思想碰撞交流。
教育部创业导师、南师君学商学院院长、乐训教育创始人赵峥涞博士提出,未来的 5-10 年,学校教育与学生学习方式将发生巨变,学校的教与学模式将重构。" 除了孩子学习工具变得更加智能,逐步实现‘人机合一’,还有教育模式的变化,未来课堂上,教师一定是最核心的元素,他们除了教书,更要育人。比如陶行知教育思想所体现出的‘行知精神’及其‘求真’、‘大爱’的精神实质,都需要老师身体力行,这也意味着对老师要求的提高,起码要优秀的人胜任。" 他对现代快报记者说。
" 我们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着厚厚的围墙,那能否不设围墙,实现自然教育呢?" 赵峥涞博士表示," 生活即是教育 " 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重要观点之一。是否能让孩子多去博物馆看一看,在大自然中走一走,学校不是教书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吕林海博士表示," ‘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句话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经典比喻,不可否认的是,直到当下依然适用。" 经验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习的起点。基于此,老师们在教学中要力求激活学生内在的 " 经验 ",让学生在活动中积蓄成长的力量,引领学生在 " 经验 " 中成长。
陶行知纪念馆首任馆长 、中华陶行知讲师团团长 80 多岁高龄的汤翠英教授依然长期奋战在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线,她告诫在场老师,学习陶行知的奉献精神,要有教育信念和教学激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给孩子们鼓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