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宫新 记者 陶维洲)1 月 17 日,网上在逃人员达某在苏州火车站刚一露面,就被人脸识别系统 " 认 " 出。刚刚过去的 2017 年,江苏无锡、徐州、苏州、泰州等地警方利用大数据,将 9 名潜逃 20 年上下的命案逃犯 " 挖 " 了出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大数据已经成为江苏 " 智慧警务 " 开启 " 惠警利民 " 的强大引擎,85% 以上刑事案件靠大数据 " 掌眼 " 侦破,大量服务群众的工作搬到网上,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江苏省公安厅厅长刘旸表示,狠抓大数据战略,积极适应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智慧警务,抢占社会治安高地,时刻跑在犯罪分子前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江苏公安的目标。
1200 多类有效数据汇聚江苏公安大数据池
早在 2014 年,江苏就全面启动警务大数据工程建设。过三年多的努力,一个与现代科技潮流和警务趋势相适应的大数据平台在江苏基本建成。江苏公安以此为基础,于 2017 年底启动以 " 在线融合、智能应用、预测预判、精准服务 " 为标志的智慧警务建设。其中,各类数据的深入汇集融合是第一步。
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的花岗责任区是南京四大保障房片区之一,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情况复杂,1 名社区民警和 5 名协管员要面对近 3 万实有人口、1.1 万余套房屋和数十名特殊人员,负荷明显超量。" 我们上门核查,常常出现碰不到人、故意不开门、一次采集不全、刚登记人就离开等多种情况,什么时候来了什么人很难把握,导致工作抓不住重点,踩不准节奏。" 民警感慨道。
2017 年初,栖霞分局开展大数据采集会战,用科技信息化的手段改变传统的警务模式,综合抓取研判辖区人员的吃住行消等产生的各类数据,来分析和掌握实有人口及重点人员,过去单纯依靠人工扫楼的工作模式切换到用数据开启入户门的精准推送核查,实现了减负增效的预期,效率提升 6.4 倍。
在江苏,每天从无数个类似花岗责任区的社会单元,通过科技化手段把海量数据汇入各级公安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除此之外,社保、计生、就业、旅(出)行、水电气和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等社会大数据,以及通过服务交换、市场购买、合作建设等各种途径汇聚的数据,源源不断地变为警务大数据,仅江苏省公安厅就与多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开展数据交换共享协作。
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李洪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到目前为止,江苏公安大数据池已汇聚融合 1200 多类近 8000 亿条各种资源数据,并且每天以 1.1 亿条的数量增加,警情案件、公共安全、民生服务等各类关键数据基本到位,多元采集框架基本形成。据悉,到 2018 年底,江苏将实现各类数据更深层次的在线融合应用。
85% 以上刑事案件靠大数据 " 掌眼 " 侦破
适应大数据平台和智慧警务建设的需求,江苏省公安厅全面升级大数据指挥服务体系,2016 年下半年起,省、市、县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改名为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江苏省公安厅指挥中心率先更名为 " 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 "。中心主任徐亚中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大数据服务中心和各警种部门根据实战,灵活开发各种智能应用模型,深度挖掘大数据价值,为打防管控实战提供精确指引。
" 对在线融合的海量数据,治安、车管、执法办案、反恐等不同警种、不同部门可以根据实战需要,通过上级授权,从中抽取相对应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建立不同场景的应用平台或模块。" 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副处长杨杰举例说,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曾依托大数据,对通讯网络诈骗受害人进行分析。原本以为,老年人是这类犯罪的主要受害群体,结果发现并非如此。" 通过大数据建立模块研判发现,老年人因在家时间长,是电话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而中青年人日常上网多,是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对象。" 杨杰说,基于这样的研判结果,江苏各地警方及时调整防范策略,遏制住了这类犯罪的多发态势。同时建成反信息网络诈骗平台,实现精准获取、实时推送、快速封堵一体化流程,日均拦截诈骗网址 186 万次,成功率达 98% 以上。2017 年,江苏通讯网络诈骗发案数和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 19.8%、16.5%,破案数和抓获数同比分别上升 25.6% 和 77.6%。
基于在线大数据建立的各种打击犯罪平台,更成为基层民警侦查办案的 " 撒手锏 "。2017 年 9 月中旬,南京马群花岗、百水芊城地区入室盗窃案突然爆发,短短一周内接报警情 10 余起。民警在无法有效突破的时候,决定利用大数据建立实有人口动态分析模型,依托公共自行车、网吧上网、旅馆住宿、水电气缴费等社会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发现有盗窃前科的犯罪嫌疑人章某在马群地区居住可能性大,并且出现时间与入室盗窃案发时间吻合。经深入调查,警方获取了章某作案的证据,将其在辖区居住地马群花岗一处房屋内抓获。
据统计,江苏每年有 85% 以上的刑事案件依靠大数据应用平台 " 掌眼 " 侦破,命案侦破时间由过去的经年累月缩短到如今的以天计算,其中 70% 不超 3 天就告破,老百姓的安全感明显提升。
大数据警务便民,还揪出 100 多已死亡认领社保金人员
" 智慧警务建设的核心,就是把民警的需求、百姓的愿望与江苏大数据成果连接起来,实现支撑民警实战的应用零距离,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全省公安民警和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安大数据的红利。" 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程建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江苏公安 95%以上业务在信息化平台上运行,95% 以上民警依托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100% 案件实现网上流转办理监督。
据了解,江苏公安利用警务大数据建成服务 " 旗舰店 " 和 " 微警务 " 集群,将户口迁移、车管缴费、护照办理等 163 项权力事项和 68 项服务事项在网上运行,推出 " 手机 110"" 手机车管所 "" 手机签证官 " 等移动端便民服务。到目前,江苏公安有近一半的服务事项在网上全流程、不见面办结,累计提供服务 3000 多万次,公安服务窗口排队量减少 1/3。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江苏省公安厅与 10 多家政府部门数据联通,杜绝‘证明我妈是我妈’等奇葩证明。利用大数据,先后向江苏省卫生厅、人社厅提供了二代身份证照片核查服务,减少人像照片二次采集 4000 余万人次,为群众节约办卡办证成本 8 亿多元。综合测算,受益于江苏公安 " 智慧警务 " 建设,全省群众办事要少跑约一半的路程。
" 依托警务大数据资源,江苏公安还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创新,倾力打造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新模式,回应社会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的新期盼。" 江苏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处处长李洪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据统计,江苏省公安厅向省人社厅提供死亡注销人员数据,筛选出 100 余名已死亡仍在领取社保金的人员,为国家每年避免损失 600 多万元;向江苏省信用办提供企业行政处罚、旅馆特种行业行政许可证审批(变更)等 6 类数据近 3000 万条,为构建全省信用体系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