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安莹)老人患病或失能以后怎么办?长期住院或请护工照顾都不是长久的事,最好能有专业的照护师来照顾。今年的省两会上," 医养结合 " 成为了热词。省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林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江苏应该率先建立 " 医养融合 " 的职业化养老照护队伍。
" 从长期看,影响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不是养老院、医院、养老设备等物质资源,而是在‘最后一米’,即直接服务于老人的人力资源。" 王林表示,应该扩大医养融合的内涵,培养一支具有专业医疗知识的职业养老服务队伍,促使医疗、护理、养老知识和技术在职业护理人才身上进行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充足、零距离的健康护理服务。
如今,很多照顾老人的护工和护理员主要来自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而未来的 " 照护师 " 应该有更多年轻的高层次人才加入。王林介绍,医养融合的职业人才,不仅仅能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建立家庭、社区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通道,可以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可以缓解家庭与子女照料负担与压力,降低因家庭照料能力不足而把老年人推向社会的可能性。" 我们将这种医养职业融合的养老护理人才称为照护师,以区别于 2002 年由民政部门设定的养老护理员。" 王林说。
那么江苏应当如何迅速高质量地建设职业照护师队伍满足养老需求呢?王林建议,要制定职业照护师发展规划以及职业照护师标准和行业准入制度。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对现有高校相关专业的调整,将 " 养老服务与管理 " 专业调整为 " 照护师 " 专业,引导新的、高素质养老护理人才职业的形成。其次,制定不同层次的培养规格,对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按照医养融合的护理人员标准进行培训和提高。最后,要提高薪酬水平,增强职业吸引力。从长远看,要通过制度安排夯实养老薪酬水平提高的基础。尽快出台统一规范的 " 养老照护保险 " 制度,扩大保险的覆盖面,将照护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减轻居民养老负担和提高照护人员的收入水平。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