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崔玉艳 程守勤 记者 安莹)所有的肺癌都是从小结节演变而来,通俗的说小结节是肺癌的 " 爸爸 "。而肺结节病人中有 10% 左右的患者可能是早期肺癌,通过及时手术切除,那术后其 5 年生存率接近 100%,等于 " 无罪释放 ",他们得到彻底治愈,能和普通人一样生存期限达到七八十岁。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尽早筛查肺癌,2 月 3 日,作为江苏省内首家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率先启动爱肺公益行动,同时国内首家肺结节健康之家也正式落户该院。中大医院呼吸内科负责人朱晓莉主任医师指出,爱肺公益行动覆盖苏皖两省至少 50 家医院以上,并设立公益基金,符合相应资助条件的贫困患者可免费进行肺癌早筛。
数据:盲目做 CT 筛查和外科手术者少了,选择多学科联合门诊的多了
中大医院 2016 年和 2017 年肺结节就诊数据结果显示:2016 年接受 CT 筛查肺结节人数达 9482 人次,而 2017 年肺结节 CT 筛查人数减少至 8361 人次,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公众对选择低剂量 CT 筛查随访更客观;相较 2016 年,2017 到门诊(包括呼吸科和胸心外科)就诊肺结节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达到了 1100 人;2016 年因肺结节住院的病人有 236 人,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有 141 人,确诊是肺癌患者有 82 人。而 2017 年因肺结节住院病人有 305 人,其中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有 175 人,确诊是肺癌的患者有 155 人。
朱晓莉分析 , 从近两年的数据对比看,肺结节患者就医日趋理性,过分恐慌感逐渐减少,盲目选择外科手术人数也呈下降趋势。2017 年前往医院肺结节门诊就诊的肺结节患者明显增多,但少了很多盲目去做 CT 的患者。特别令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客观全面对待肺结节,选择到医院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MDT)接受多学科诊疗的人群聊一聊多,进而在决定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判断上更加科学。肺结节经多学科会诊后建议手术的病人,术后诊断肺癌的准确率更高,以中大医院为例,肺结节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的比例高达 98%。
案例:肺部小结节不重视,两年后两肺都转移了
70 岁李奶奶两年前体检意外查出患有肺结节,约 1.2×1.1 厘米大小,并提示有肺占位。该院呼吸内科韩淑华副主任医师建议李奶奶做增强 CT 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建议 1 个月后能来复查。可是过了一个月,患者李奶奶没有如约来到医院。两年后患者出现咳嗽等不适症状,才来到中大医院就诊,此事为时已晚。经过进一步 CT 诊断,原来李奶奶两肺都已经转移,失去了最佳手术机会。韩淑华介绍,如果李奶奶两年前能积极配合早筛,如果确诊是早期肺癌,通过手术就能治愈,拖到现在虽然用靶向药物治疗维持,但生存期会明显缩短,十足可惜。
诊治:结节小的可选非手术活检
据悉,肺结节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分良性、恶性两种。良性的结节找出病因,对症药物治疗,多发的是感染后的肉芽囊肿。如果是恶性结节,是需要手术治疗的。那到底如何判定肺结节的良恶性呢?朱晓莉介绍,对于 8 毫米以上的小结节,可通过支气管镜径向超声结合超细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方式非手术活检来判定良恶性。
为了更好地预防肺癌,呼吁公众客观对待肺结节,科学做好肺结节早期筛查和定期随访工作。2 月 3 日,作为江苏省内首家肺结节诊治示范基地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率先启动爱肺公益行动,同时成立了国内首家肺结节健康之家。朱晓莉指出,爱肺公益行动是由中大医院呼吸科牵头,覆盖苏皖两省至少 50 家医院;设立公益基金,符合相应资助条件的贫困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申请免费进行肺癌早筛等检查及咨询;建立肺结节人群的电子随防档案,逐步与基层医院信息化共享;定期进行病人宣教。
提醒:高危人群需定期做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
近些年,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在于,过去肺部体检主要是拍 X 光片,但 X 片对于小于 1 厘米的结节有时难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体检都是低剂量螺旋 CT,连 2 毫米以上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
朱晓莉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盲目、过度体检是没有必要的,需要避免过度治疗。而对于肺癌高危人群是需要每年做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的。所谓的 " 肺癌高危人群 ",即 40 岁以上、罹患恶性肿瘤或肺癌家族史、吸烟 ≥20 包 / 年,其中也包括曾经吸烟,但戒烟时间不足 15 年者以及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如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
专家指出,如果体检中发现肺结节,不要过度惊慌,因为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但也不要太过忽视,应及时就医,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如胸部 CT 定期随访、纤维支气管镜、CT 定位下穿刺、痰细胞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避免早期肺癌拖成晚期肺癌。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