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古人类头骨长啥样?3D 翼龙蛋长什么样?腕足类动物有什么样的故事?这些神秘科学,有没有撩动你探知的小心弦?
2 月 8 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 "2017 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 评选结果。《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 3D 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一件发现于侏罗纪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动物型化石》《中国许昌发现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化石》…… 上榜。这十大进展中,由院士、专家们评选出来,研究论文都曾经发表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有助于推动公众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
我国首次发现大量 3D 翼龙蛋和胚胎
揭秘:翼龙小时候会走不会飞
△汪筱林团队 南古所供图
" 在我国,之前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都是一维的,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汪筱林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是三维的,这些恐龙蛋是怎么被叠压的,都很清晰。" 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王永栋研究员说,汪筱林研究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于 2017 年 12 月 1 日在《科学》( Science )上发表。
△哈密 翼龙生态复原图 南古所供图
据了解,汪筱林率领的科研团队经过 10 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纪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恐龙化石标本,标本上有 215 枚翼龙蛋,其中 16 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3D)的胚胎化石,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 3D 翼龙胚胎,是因为突发性的湖泊风暴事件导致翼龙集群死亡,并快速掩埋才得以保存的珍贵标本。这特是 " 翼龙研究 200 年来最令人激动的发现之一 "。
王永栋说,翼龙,实际上它只是恐龙的近亲,也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灭绝的飞行脊椎动物,而事实上,翼龙小时候 " 会走不会飞 "。科学家们通过对对化石标本的 CT 扫描和三维重建,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哈密翼龙胚胎的股骨已完全发育,具有与亚成年或成年个体一致的股骨头,以及明显收缩的股骨颈。" 这项研究揭示了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它们的后肢发育速度比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牙齿还没有萌出,还不能主动觅食,需要父母照料。" 王永栋说。
30 多年捧出一部《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
书写中国腕足动物故事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 南古所供图
由中科院院士、南古所研究员戎嘉余主编的《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被公布为 "2017 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 之一。
这本用英文编撰的中国腕足动物化石属志,涉及的化石记录来自显生宙的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 9 个纪的海相地层中,跨越了约 4.5 亿年的地质历史,涵盖了 1883 年至 2015 年间根据中国材料创建的 757 个腕足动物属。
腕足动物是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的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海域深约 200 米以内的陆表海、斜坡或盆地平坦海底上,腕足动物经常是个体最丰富、多样性最高、分布最广的优势类群之一,但它们遭遇了几次生物大灭绝,导致类群大减缩。腕足动物在世界上有着什么样的经历,有哪些种类?《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部书书写了中国腕足动物故事。
" 这是现阶段对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的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 戎嘉余曾说。这部书一共花费了古生物学家们整整 30 年的时间。
王永栋说," 这一部书科学意义重大,称得上是是腕足动物的 " 四库全书 ",是古生物学家长期坚持、精细工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基础性研究中最平实、却又最根本的一环,为国内外同行进行全球总结和宏演化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可靠资料。"
许昌发现 10 万年前人类头骨
揭秘,早在 10 多万年前,中国人和欧洲人就有基因交流
他们不是早期现代人、不是尼安德特人、不是海德堡人,也不是直立人。他们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他们是谁?许昌人!
△许昌人发现者李占扬和许昌人头骨模型 南古所供图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占扬、吴秀杰研究员率领的科研团队于 2017 年 3 月,在《Science》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河南许昌发现了新型古人类头骨化石。研究显示,在距今 10.5 万年至 12.5 万年前,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他们的头骨呈现出更新世晚期人类、东亚中更新世直立人以及欧洲尼安德特人的混合特征。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境内可能并存着多种古人类群体,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者基因交流产生。
" 许昌人为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地区连续性以及与欧洲古人类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 王永栋说。
△许昌人头骨 南古所供图
据介绍," 许昌人 " 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在河南省许昌市的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2005 年至 2016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领导的考古队对灵井遗址展开了连续 12 年的挖掘,发现了 45 件人类头骨碎片化石,包括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和颅底骨等,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经过科学家们拼接复原,一共发现了多个许昌人。
" 许昌人头骨在枕圆枕上凹和颞骨内耳迷路半规管的形态上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相似,暗示了两个人群之间基因交流的可能性。" 王永栋说。
链接:
2017 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
(一)发现翼龙伊甸园,揭秘翼龙生命史—大量 3D 翼龙蛋和胚胎首次发现
(二)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
(三)一件发现于侏罗纪最原始的滑翔哺乳动物型化石
(四)华南寒武系底部有口无肛的微型后口动物
(五)中国许昌发现的晚更新世古老型人类头骨化石
(六)地质微生物记录海洋和陆地的极端环境事件
(七)1.3 亿年前早期鸟类化石揭示尾骨与尾羽独立演化
(八)解密最古老树木的生长模式
(九)缅甸琥珀中隐翅虫化石揭示白垩纪蘑菇多样性及最早的社会性寄生
(十)晚二叠世木材蛀孔展示了一个复杂的生态关系网络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