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钟晓敏 郝多)" 快报牵线,白房默默为我们家免费服务了 6 年!"3 月 3 日,家住中山东路 180 号的张女士拨通现代快报热线,感谢快报牵线搭桥,感谢南京白房房屋报修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白房)对她家的关爱。她说,白房是 " 活雷锋 ",不会三月来四月走。
协议过期了,爱心服务却持续了 6 年
爱心牵线要追溯到 2012 年 3 月 5 日。当时,快报联合白房举办 " 学雷锋志愿服务 " 活动,在南京市征集了 55 户困难家庭,签订了免费维修服务协议。张女士家就是受助家庭之一。
" 白房的服务真的没话说。" 提起白房,张女士连声感谢。她告诉记者,结对第一年,白房的维修工人就上过 4 次门,除了帮忙维修水电气,还给他们资助。
原来,张女士家近几年来,接连遭遇不幸。" 先是我父母患癌症去世,接着我老公又查出胃癌。" 张顺荣说,为了给家人看病,家中负债累累。丈夫生病后,单位每个月只给 234 元的生活补助,她本人做钟点工,一个月只有 1000 多元收入,生活非常艰难。
经济上捉襟见肘,生活上也有很多琐事令她棘手。冰箱坏了,水龙头坏了,灯坏了,这些家里的琐事,在别人看来很容易,但到了张女士这里却异常艰难," 我老公这个身体,换个灯泡都是汗直冒。" 张女士说,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她。
白房结对,帮她解决了很多难题。更令她意外的是,6 年过去了,协议早已过期,但这份关爱一直在延续!
" 白房的维修工人给我们家维修油烟机时,发现她家没有安装纱窗。细心的工人记在心里,夏天时主动上门给我们安装了纱窗。" 张女士说,让她感动的事很多,维修工人还将别人装修换下来的地板、地板革送给她,并替他们家安装好。
此外,工人还不止一次来帮她家搬箱子,柜子 ……" 这些都不在他们的服务范围内,可是每次,我只要打一个电话,他们二话不说就来。" 张女士说,别人有困难打 110,她家有困难都是找白房。每次工人上门,不喝一口茶、不抽一根烟," 这样的工作态度,真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到了。"
" 他们家比较特殊。" 南京白房房屋报修服务中心主任方春梅说,只要张女士有需要,他们愿意为她家提供终身免费维修等服务。
受助人去世后,他们继续关爱受助人的 85 岁老母亲
令人感动的是,当时结对的 55 户家庭中有一位被帮扶对象已经去世了,白房工作人员又继续关爱被帮扶对象的老母亲高玉珍,让温暖一直在传递。
高奶奶今年 85 岁高龄了。她告诉记者,白房对她家的关爱其实不是 6 年,而是 16 年!
白房最早关爱的是她的大女儿王秀丽。王秀丽于 1989 年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很快,她的婚姻也破裂,剩下年迈的老母亲与她相依为命。
" 当时真是太困难了!" 高奶奶回忆当年的境况,心酸不已。她介绍,自己没有工作,王秀丽出车祸后,一个月只有 100 多元的残疾补助,生活相当困难。
白房工作人员是 2002 年帮她们家灭白蚁,偶然认识她们的。" 得知到我们家的情况,白房的人不仅没收我们的费用,还一直帮助我们。" 高奶奶说,白房的工作人员不仅每年来帮她们家灭白蚁,还免费帮她们维修水电气,换马桶。她们家没钱装修,白房的工作人员还免费帮把厨房、卫生间铺了磁砖,做了简装。
" 你看看这个坡道。" 高奶奶还把记者领到楼梯道口,她说女儿出入全靠轮椅,而当时她们家门口是几层台阶,每次出门非常不方便,白房工作人员知道后二话没说,修了这条坡道。
△大女儿去世了,但是白房修的坡道,一直让高玉珍老人感恩于心。钟晓敏摄
2014 年,王秀丽并发症去世,高奶奶以为这份关爱会终止。没有想到,白房工作人员告诉她 " 有困难,继续找白房。"
" 有一次,我半夜开灯,灯不亮,打电话给他们,他们连夜就来帮我修了。" 高奶奶说,白房的水电维修师傅的服务没话说。
更让高奶奶温心的是,白房工作人员非常关心她的精神生活。白房主任方春梅、副主任秦书兵,逢年过节都会去慰问她。得知高奶奶喜欢读书看报,白房工作人员每年都会给老人订一份《现代快报》。
△ 85 岁高玉珍老人看的现代快报,是白房为她订阅的。钟晓敏摄
" 我女儿在世时,每年都会给白房写一份感谢信,现在她走了,写不了信了,但是我每年都要打电话感谢,我女儿交代的,一定要谢谢他们。" 高奶奶年事已高,但是她对帮助过她的白房师傅唐云、张健等人的名字,记得很清楚。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