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8-04-02
东大教授研制的“心脏芯片”,让心肌功能可视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翟梦杰 记者 仲茜)生物医疗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近日,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在 " 器官芯片 " 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将 " 活体 " 结构色水凝胶材料整合到微流体中,开发了具有微生理可视化功能的 " 心脏芯片 ",为药物筛选以及单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该研究成果于 3 月 29 日,被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 Robotics》(科学机器人)刊发,这也是中国学者独立发表的首篇《科学》机器人学术论文。

△演示图谱

" 器官芯片 " 是指用特殊的材料,记录和传感仿生器官的运行和变化。建立 " 心脏芯片 ",就是以此芯片,传感显示心脏功能,衡量心肌力量、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心肌细胞的变化等,从而进行药物评估和生物学研究。如何实现传感,成为最大难题。

△传感接受数据图

赵远锦教授介绍,课题组成员最初是受变色龙机制的启发,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构建具有 " 结构色 " 传感功能的 " 心脏芯片 " 的设想。研究人员利用表面具有微槽的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弹性薄膜,进行心肌细胞培养,实现了细胞的诱导取向组装。" 由于心肌细胞的搏动过程,伴随着细胞的伸长和收缩,因此基底上的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弹性薄膜,将经历相同的体积或形态变化,表现为自身同步变化的光子禁带和结构色。" 赵远锦说,这种 " 活体 " 结构色水凝胶材料,为构建具有自反馈功能的动态机器人等智能器件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将‘活体’结构色水凝胶材料集成到微流控芯片中,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微生理可视化功能的‘心脏芯片’得以开发。"

据介绍,该技术在心肌相关的新药评价和疾病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与常规的临床试验相比更经济、更快速而且无创伤性,既是临床和理论基础之间一种有机的融合,也是多学科交叉的高度体现,是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平台的重大突破,为生物医疗产业科研和生产开辟新方向。

(编辑 张爱红)

相关标签

机器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