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严君臣 通讯员 李孝文 喻军军)本想通过网络找寻 " 另一半 ",不料手机那头的 " 美女 " 却是男儿身。生病、路费各种要钱理由轮番上阵,骗你 " 没商量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不少人被骗后还加入了诈骗团伙。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南通如皋市公安局成功打掉一个 " 传销式 " 网络交友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 29 人,50 多名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
△民警收缴的手机 警方供图
今年年初,一名年轻的重庆女子小王来到如皋市公安局锦绣派出所补办身份证。当民警询问补办原因时,小王始终支支吾吾,只说自己的证件被人收起来了,异常举动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在民警的询问下,小王说出了实情。
" 去年,我朋友说他在海安的一家电子厂工作,挺不错的,让我也过来一起干。没想到来了之后,却觉得不对劲。" 小王说,对方声称加入公司是从事直销,根据业务量可以从 " 业务员 " 升级 " 主任 ",甚至 " 高级经理 ",拿到宝马和洋房。她先购买了一套售价为 2800 元的某化妆品,可是,产品都是虚拟的,她从来没有见到过实物。因为看朋友也在,并且自己也想赚钱,她也就留了下来。可是成为业务员之后," 公司 " 的其他人开始教她学习用手机假借 " 网恋 " 之名聊天,骗钱 " 冲业绩 "。
今年,跟随诈骗团伙来到如皋的小王打算回老家,可是,她的身份证却还 " 押 " 在 " 主任 " 那里,只能来派出所补办。
掌握线索后,民警丝毫不敢懈怠,顺藤摸瓜,随即锁定了该起诈骗团伙在如皋的窝点,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先后分三次抓获嫌疑人共 29 人。案件受害人遍布河南、四川、福建等全国多个省份,年纪从 20 岁到 60 岁不等,而且几乎都没有报案。今年春节前夕,办案民警还专门兵分两路,前往多地找受害人调查取证。
去年 2 月,在福建打工的张先生,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了一个网名为 " 心疼谁懂 " 的好友。对方自称王婷,今年 24 岁,湖南长沙人,一开始在山东上班,后来辗转来到江苏。成为好友后,两人相聊胜欢。在多次聊语音、通电话之后,他们开始了甜蜜的 " 网恋 "。得知王婷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张先生更是同情。在王婷提出看病、买衣服、买车票、碰坏他人手机需要赔偿等理由时,先后给 " 女朋友 " 转账、发红包近 2 万元。直到办案民警找上门,张先生才得知自己一直 " 热恋 " 的 " 女朋友 " 竟然是个小伙子,懊恼不已。
△ 聊天记录 警方供图
民警介绍,这个诈骗团伙以传销方式管理,组织分工细致,管理严格。通常 6 至 9 人组成一伙,以 " 家庭 " 方式聚集,平时吃住在一起,由一个 " 主任 " 进行管理,开展诈骗活动。为充分获取对方的信任,每个 " 家庭 " 基本都会有一名女性,在需要语音聊天时,会让女性成员临时充当,因此他们也把女同伙称为 " 国宝 "。遇到瓶颈了,不知道怎么继续诈骗下去,他们还会跟 " 家 " 里的 " 主任 " 一起商量 ,由 " 主任 " 拿方案。
" 我就在网恋‘女友’的怂恿下辞职过来了,后来又被所谓的洋房、豪车所吸引,渐渐变成了他们中的成员。" 犯罪嫌疑人庄某低着头说," 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初跟我聊天的人是男还是女,到底是谁。"
民警介绍,该案中的犯罪嫌疑人大都是 "85" 后、"90" 后,年龄最小的才 19 岁。26 岁的庄某是团伙中某窝点的 " 主任 ",负责 " 团队管理与培训 ",实则维系团伙运作、传授诈骗手法与经验。可是一开始,庄某也是被骗拉拢入伙,取得了 " 组织 " 信任、晋升了层级,随后成为了团伙骨干成员。
为了成功骗到对方,团伙成员甚至准备了笔记,记录了 " 洗脑 " 内容和行骗技巧。直销到底是不是违法、如何带 " 新人 "、聊天中的谈话技巧、邀约前要准备哪些话题、接到受害人打电话时要把握哪些原则 …… 字迹工整的笔记,竟然达上百页。而团伙成员诈骗来的钱定期上交 " 主任 ",购买该组织的产品获取积分,从而提升自己在组织内的等级。
△骗子做的笔记 警方供图
目前,该团伙涉案金额已达 16 万余元,案件仍在进一步办理中。民警提醒,对于网络上的信息要注意甄别,特别是网上交友要辨明身份,一旦涉及转账汇款更应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