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邱骅悦 文 / 摄)4 月 26 日、27 日,现代快报关于近百年名校镇江四中被撤销的两篇报道发布后,不仅在镇江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南京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4 月 28 日,两位原南京四中的退休老教师风尘仆仆来到现代快报,向记者诉说南京四中所遭遇的 " 失校之痛 ",以及自已对四中的深厚情感。他们希望能够 " 恢复四中 "。
△前南京四中老教师洪义(左),马恩惠(右)
79 岁的洪义退休前是前南京四中的语文老师,他一见到快报记者,便激动地提高嗓门说," 终于有人写这种事了,我们有希望了。"
" 镇江四中被撤销前有公示,有媒体报道,有校友写联名信反映情况 …… 这些我们南京四中都没有,一夜间,南京四中的番号就被抹掉了。" 洪义说他是在看到现代快报关于镇江四中被撤校的相关报道后,特意赶到报社来的。他说他想要向记者说说当年撤校的事情,不然放在心里憋得慌。
洪义告诉记者,他是 1987 年被调到南京四中教学的,勤勤恳恳地教了 12 年书后,1999 年退休。由于家住龙蟠里——也就是南京四中附近,洪义在退休后经常会回到校园里看看," 每次路过四中校门,我都停下脚步,听听里面的读书声,有时候还会约一些老同事老朋友一起回学校看看,那里毕竟是我们工作过的地方。" 洪义直言四中是他晚年生活的精神寄托。
△ 两位原南京四中的退休老教师带着一封信向记者诉说 " 失校之痛 "
2009 年是南京四中建校 80 周年,在回学校参加校庆活动后不久,就有传言说四中将会被合并,洪义认为这不太可能,便没当回事。直到 2016 年 5 月,看到报纸上报道南京二十九中正式搬迁到四中所在的龙蟠里校区,他才明白四中真的 " 没有 " 了。他感到非常不解,便在南京市教育局网站上发帖,质问市教育局:为何要合并撤校?实施前为什么没有经过公示?心情愤懑的他,还把自己写的一首诗《哭四中》发在帖子里。
马恩惠今年 76 岁,1962 年他从那南京市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四中教政治,曾担任过学校的政教处主任,2002 年退休时,他已经在四中工作了整整 40 年。和洪义一样,他对南京四种被合并也感到不解," 教育质量不行不是被合并的理由,教学有问题可以抓教学,干嘛要被并掉?"
洪义介绍说,2016 年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曾经回复他说,南京四中并没有被撤销点,市教育局保留了四中的番号。而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在二十九中龙蟠里校区,即原四中校区的门口,还保留着 " 四中校区 " 的字样,校园内也设立有 " 四中校史室 "。但是在洪义和马恩惠看来,这种保留没有意义,四中实际上已经 " 名存实亡 "。他们希望能够恢复四中。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发现,南京市第四中学历史悠久,创办于 1929 年,是一所民国名校。1977 年恢复高考录取率连续 3 年在南京市排名第一。曾先后被评定为:市重点中学、省重点中学。
△ 南京政府网 网站截图
而在南京市政府网的信息公开栏目,记者发现了一则名为《关于要求鼓楼区在优化教育资源调整中恢复南京四中的建议》的提案。该提案要求 " 恢复南京市第四中学,停止 29 中往四中校区的搬迁。停止使用‘ 29 中(四中校区)’这样不伦不类,使人匪夷所思的奇怪校名 "。鼓楼区人民政府对该提案作出了答复。答复称:1、保留南京市第四中学校名,在学校大门口校名中以合适的方式体现四中字样,在校园内合适的地方明确南京市第四中学校名。2、建设好南京市第四中学校史室,展示四中发展历史、办学过程和办学成果。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中,修建体现四中办学历史的相关文化载体,体现出四中办学传统和特色,让海内外校友回校时有一种归属感。3、南京市第四中学的艺术特色、体育特色、国际交流等办学特色,将继续保留和发展。4、充分考虑四中曾经辉煌的历史,积极做好相关调研工作,研讨四中校名资源的使用及恢复四中办学的可行性等问题。5、积极沟通和协调整合后的校领导班子,落实好以上各项工作,并充分整合和利用四中历史资源,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答复单位为鼓楼区人民政府。此答复生成于 2016 年 8 月 13 日。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