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蔡磊 薛倩 记者 何洁)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一群劳动者,他们年过半百,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计只能去一些工厂 " 打零工 "、" 做一天给一天工资 ",看似自由灵活的用工形式,在发生相关事故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法律纠纷,损害劳动者的权益。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昆山法院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50 岁的黄大妈在昆山的某服装厂找了一个 " 随来随走 " 的品检员的工作,双方约定,黄大妈工资按照 85 元 / 天进行结算,加班费另算,正常工作时间为早 8 点至下午 17 点。平常黄大妈有活就来厂里工作,没活就在家休息,出勤一天算一天的钱,不来也不扣工资。一般一月也能有两周的活,也不受服装厂规章制度的管理,无需考勤,请假也不提供病假单。
2016 年 7 月 22 日,黄大妈在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希望能得到工伤赔偿,却被服装厂拒绝了,于是便申请劳动仲裁。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确认了她和服装厂之间的劳动关系。
服装厂不服裁决,诉至昆山法院,其认为双方之间的用工关系不符合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双方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
法院审理后认为,依据黄大妈申请的证人所述,该证人的工作岗位与黄大妈相同,均从事检验工作,工资水平也相当,但服装厂则认可证人系其员工,对黄大妈的劳动关系则予以否认,该种相左的观点与常理不符。再者,虽然黄大妈表示自己是 " 做一天算一天 ",但无法明确此表示是指工资的结算方式还是双方用工关系的区分,故服装厂应当进一步就双方之间系劳务关系进行举证,如未能举证证明其主张,法院对其陈述不予采信,并认定双方之间系劳动关系。黄大妈将能够得到工伤赔偿。
(编辑 张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