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8-05-09
26岁当清代翰林院编修,南大教授“状元大讲堂”讲述祖父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余乐)5 月 9 日下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 状元大讲堂 " 开讲。88 岁高龄的南大教授金瑾乐作为博物馆的一名 " 铁杆粉丝 ",走上讲堂娓娓讲述自己的祖父、清末民初著名文史学家、教育家及方志学家金鉽。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从 1951 年第一次走进江南贡院,他就深深被科举文化吸引住了。

一头花白的头发,讲话慢条斯理,精神矍铄 …… 金瑾乐老先生是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退休教授。如果不问年龄,很难看出他已经 88 岁了。" 历史上有位从江南贡院走出的青年才俊,年仅 26 岁就官至翰林院编修,这就是我的祖父。" 讲座现场,金瑾乐教授不无自豪地说。

他告诉大家,在科举考试中,功名获得者,除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外,翰林是最引人注目的。" 翰 " 的本义是指鸟有色彩的羽毛,古人常以羽毛为书写工具,所以 " 翰林 " 两字便引申出 " 有文采 " 的意思,而翰林院则是形容 " 文翰之多若林 "。而金鉽是当时最年轻的翰林院编修之一。

金瑾乐告诉记者,从祖父算起,他们家族 " 高材生 " 辈出。他本人是南大硕导,两个儿子都是高材生,大儿子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任教,小儿子在专业方面也有研究。孙子是留学博士。人人都是 " 高材生 " 的家族,有什么秘诀?金瑾乐告诉记者,这是一种优秀的 " 遗传基因 ",他们家族的人从小就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都热爱文学和唐宋诗词,金瑾乐本人在书法方面还颇有造诣。

" 祖父是我心中的树。" 金瑾乐回忆,祖父活到 79 岁去世,之前已经视力和听力已经慢慢下降了。但总是很关心他们的学业,对他们要求很严格。每逢寒暑假来临,都要亲自过问他们的学业。金瑾乐便会拿着考卷大声在祖父耳边告诉他:" 祖父,这是我的成绩单!"

(编辑 余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