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李明非 记者 黄艳)幼儿园的小朋友应不应该分科学语数外,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能力?鼓楼教育发展大会学前教育论坛第二场暨 2018 幼儿园课程流派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年会,于 5 月 13 日至 15 日在南京举办。大会聚焦课程,探讨什么样的课程适合幼儿发展。
△研讨会现场
针对分科学习合不合适,大咖说幼儿更应整体学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主要借鉴的是苏联的分科教学模式,由于分科教学缺乏对各科之间关系的整体性把握,难以使幼儿获得整体的、联系的经验。因此,1983 年,实幼与南师大学前教育系合作,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综合课程的研究。建构了一种打破科目界限,有机组织课程内容,灵活使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方法,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完整、有益经验的新型课程。课程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86 年被誉为普教系统四大模式之一,1989 年荣获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7 年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课题。
综合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以综合的教育早就完整的儿童 "。遵循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创建了以 " 主题活动 " 为形式的 " 幼儿园综合课程 "。实现了对学科的组合、整合和超越,更接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提高了课程实施的效益。
章丽表示,综合课程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强调在真实的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的不断生长。主题实施实现了从 " 知识逻辑 " 到 " 心理逻辑 " 的转化,使其更具内聚力、更加和应儿童文化。
综合课程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课程教材的更新与再版。1989 年 9 月,实幼编著出版了第一版《幼儿园综合教育主题活动》课程用书,在全国引起了轰动。随着研究的推进,又分别于 1993 年、2003 年和 2013 年相继再版了三次。一版再版,意味着综合课程深受大家的欢迎,更证明了综合课程、综合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章园长也提醒大家,虽然综合课程是一套成熟和有影响力的课程,但要正确看待《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价值,它是在科学完整框架下的 " 课程行动方案 ",使用 " 课程 " 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做相应的调整。不要因其主题活动的经典和实用性,陷入将教材等同于课程的误区,不能照搬硬套。
△现场提问
△专家发言
不能光盯着学知识,社会领域的能力很重要
近期民办小学放榜,不少家长花了上万块给孩子上了辅导班,却没考上民小感觉很郁闷。对此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辑严小英表示,在幼升小的考察中,一些学校是很注重孩子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看你会做多少数学会写多少字。" 如社会行为能力中的基本礼仪,同伴相处,待人接物都很重要 。" 她举例,大班主题活动中的 " 小小兵 ",教站军姿、军体拳,就是培养规则和自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小班的 " 甜甜蜜蜜 " 主题活动,不仅有品尝糖果的活动,还要让孩子们分享感觉甜蜜的事。" 让孩子去除刚入园时的心理的焦虑。"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