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陶维洲)磨碎不明成分的药品灌装胶囊,再贴上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的药品标签,一瓶瓶无药品生产批号、药品说明书的假药在短短数月之间,竟被卖出了数万瓶。近日,江苏省检察院官方网站通报了这起假药案。目前,启东市检察院以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对王某等 7 人提起公诉。
2017 年 2 月,启东市公安局接到线索,该市新安镇某一杂货店涉嫌销售假药。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杂货店老板林某常年通过一个电话批发购买药品,这些药品没有药品生产批号,成分不明、功效不明。随后,警方将这些药品送检后发现均为假药。至此,一起重大制售假药案浮出水面。
警方查明,2015 年 12 月,河南小伙刘某在同村老刘的指使下,同妻子宋某开始了帮助老刘联系卖假药的业务。他们用着老刘提供的电话,平均每天能接到四五单生意,多则百来瓶,少的也有十来瓶。林某通过电话找到了刘某,在 2016 年期间先后通过他们购买了五次药品。到 2017 年 1 月,夫妻两人决定不做了。在这之后,老刘便开始盘算另觅帮手,外甥王某某成了最佳人选。
王某某收到刘某夫妻寄来的手机、手机卡和银行卡之后,在老刘的安排下,从 2017 年 2 月开始,在天津市北辰区租下了一处仓库,开始生产销售假药。在收到老刘寄过来的药品原材料之后,王某某便安排工人磨药灌胶囊、装药瓶后进行贴标签包装,再采取打电话推销的形式,通过快递为第三方物流,以快递邮寄、货到付款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病患销售。由于订单量多,忙不过来,王某某又先后找来了自己的几个亲戚,打药粉、联系业务。在短短数月之间,生产销售假药数万瓶。
2017 年 6 月 27 日 , 启东公安前往天津市开展抓捕行动,在北辰区的一处仓库内抓获正在对药瓶进行包装的王某某等六人,现场查获无标签胶囊 2 万余个,贴有 27 类不同名称的胶囊 15000 余个,现场查获的假药合计人民币 35 万余元。同日,刘某也在河南落网。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经依法审查查明,刘某在 2015 年 12 月至 2017 年 1 月期间,通过电话销售假药合计人民币 8 万余元;王某某等 6 人于 2017 年 2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间,在租用的仓库内生产销售假药,合计人民币 30 万余元。老刘已另案处理。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