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俞文杰 记者 陶维洲)为了让食物更能吸引顾客,有人居然在凉皮、米线和面汤中非法添加罂粟。近日,江苏吴江检察院针对 3 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集中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除了要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外,检察机关还请求依法判处非法盈利额的十倍作为赔偿,并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道歉。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由检察机关提起食品类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在苏州尚属首次。
上述三起案件中,吴江检察院查明张某等 5 人在售卖的凉皮、米线、面汤中非法添加罂粟,经检测含有 " 吗啡 "" 可待因 "" 麻黄碱 " 等对人体有害成分。该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损害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除接受刑事处罚外,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今年 3 月 26 日,该院对上述 3 起案件立案审查,并依法履行诉前程序。经督促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以及在全国性报纸上刊登公告,然而,在法定期限内没有适格社会组织表示将提起公益诉讼。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该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等有关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频出,但这些问题往往有‘量大额小’的特点,很多消费者通常选择自认倒霉。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不仅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维权意识,预防和改善食品安全问题。" 吴江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许剑峰介绍,这也是两高 2018 年 3 月 2 日发布《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司法解释以来,苏州首批食品类公益诉讼案件。
作为江苏省公益诉讼试点单位,吴江检察机关近年来通过督促履行职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开展公益调查等多种方式,积极建立健全公益诉讼工作机制。一方面,通过完善内部联动机制,整合办案资源,形成有效的线索发现评估机制。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区委、人大的领导和支持,主动与环保、市场监管、国土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设立检察联络室,强化 " 两法衔接 " 机制,推动出台《苏州市吴江区行政检察监督实施细则》等工作制度。"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出工作重点、转变司法理念、配强办案力量,把握好线索收集、调查取证、诉前程序、庭审应对等重点环节的法律监督,切实提升应对公益诉讼的能力,不断通过这一新的法律监督形式,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为加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该院检察长刘军说。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