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段时间,有一个名为王凤雅的小女孩的遭遇,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也包括肉球。
开始是," 王凤雅去世 " 出现在微博热搜。随之一篇名为《王凤雅小朋友之死》的文章也在朋友圈热传开,文中称河南省太康县一 2 岁半女童王凤雅于 2017 年下半年被诊断出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其母杨美芹在获得 15 万元捐款后却未救治眼球已脱出眼眶的女儿,反而去北京高端民营医院为儿子治疗兔唇。
今年 5 月 4 日,不到 3 岁的王凤雅离开人世。
一时之下,引来网友一片骂声,有人惊呼 "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作祟 ",有人骂道 " 这比罗尔诈捐还要恶劣 ",甚至各种谩骂王凤雅小朋友父母的文章在网上爆开。
而家属这边与社会人各执一词,真相迟迟未到,舆论与猜疑却在不断升温。网上的争议甚至已延伸到现实中,上海的一个公益组织,赶到河南,对小凤雅的母亲杨美芹进行 " 监督 "、" 骚扰 ",且在医院发生冲突。
然而,在当地警方、媒体等相关机构的介入下,事件过程却又反转了 ...
据 5 月 26 日新华社,王凤雅家人回应称,真实募集的善款只有 3.8 万元,其中 " 水滴筹 " 募集的善款为 3.5 万元,治病后剩下 1301 元。此外,家中儿子治病费用于去年 4 月已经解决,不涉及此次募捐善款。太康县公安局民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调查,此事不构成刑事案件。当天下午,王凤雅爷爷来到镇政府,将善款的余款 1301 元捐给太康县的慈善组织。
26 日晚,央视新闻发现评论:" 真相已浮出,谁该反思?",写道:" 一些网络事件,往往都是‘结论先行’,人们根据一些信息的片段就得出结论,然后‘义愤填膺’地进行口诛笔伐。这一方面固然需要有关机构和个人及时澄清,以正视听;但另一方面也要求广大网民擦亮双眼,在加入‘讨伐’的队伍之前,先让理性‘多跑一会儿’,追一追事实,等一等证据。"
这并不是要为这个家庭辩护,而是想说,虽然他们是被救助的弱者,但其声音也该被倾听。接受了救助,不等于就该被索垢寻疵。在事实确证之前,不轻易出恶语,也是应有的克制。
毕竟我们都能看到的,
这个家庭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尽了。
他们是不是故意害死她,是不是对她的死亡无动于衷?不是。
小凤雅是河南农村的小孩,母亲是一个农民,家庭条件是真的困难。正如网友感慨," 治疗对这个家庭来说太奢侈了!",所以,小凤雅也一次次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
肉球想到前不久的一封 " 含着泪编完的信件 ",收件人是一位被精神病妈妈勒死的 3 岁男孩,写信人则是办理这起案件的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的检察官。信中写道:
" 孩子,我要请你原谅我们 …… 是我们做的太慢,是我们做的不够 ……"
" 如果我们早些知道你的情况,我们会找你的外公,找你的舅舅,找你的大姨。他们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他们不愿意负担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劝说、帮助他们。我们一定不会让你置身于如此危险的成长环境之中,我们绝不会让你的妈妈幻想着 ' 带你一起离开人世 '。"
" 孩子,请你原谅我 …"
ZAKER 南京 评论员 肉球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