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全媒体 2019-01-03
知否知否,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会试环节通过率不足1%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季雨 徐梦云)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开播之后,收视率节节高升。在最近更新的剧集中,在盛家学堂学习的四位公子哥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最终只有盛长柏以第 13 名的成绩中举,其余人皆落榜。不少剧迷疑惑,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古时候学子们都考什么呢?

△电视剧截图

在古代想成为状元,要经历这些考试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 " 高考 "。在古代,如果你想成为状元,需要经过哪些考试呢?

据江南贡院老馆长周道祥介绍,古代科举考试共分为五级: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 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先参童子试,名列前茅的人可以接着考县府院三级考试,才能 被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 周道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广东三水的陆云从,是历史上记载年龄最大的童生,直到百岁才考取秀才。" 院试三年一考,一个县最多只能出五六位秀才,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说童生试、院试是考知识,那么乡试就主要考国家管理。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 ,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周道祥称," 说起解元,明朝大才子唐伯虎就是在江南贡院考取的解元,也是比较出名的举人代表之一。"

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也是三年举办一次。会试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周道祥描述了会试的残酷," 江南贡院有 20644 间考试号舍,可接纳 2 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可每届通过会试的考生仅有 150 人左右。" 按照这样计算,江南贡院会试通过率不足 1%。

通过重重考试之后,最后迎来殿试。这个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中了就叫进士。周道祥解释道," 进士就有资格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中国科举博物馆 科举博物馆官网图片

举人、进士、状元在现代是这种身份

在古代,考中秀才就已经有特权了,可以免税免除徭役,过堂免刑等特权。" 能够考上举人就算敲开了官场的门。" 举人不仅能够享受国家的津贴,还能免除地税一二百亩,十几户人家不 用服徭役。

周道祥说到," 举人如果进入仕途,能力还可以的话,最后也许当个知府。放在现代的话,也算是个县处级干部。" 如果考举人不中的话,可以选择当个私塾先生混个温饱,也就是相当于 现代的老师。

能考中进士的那就是顶尖的人了,到地方直接就是县令。周道祥表示," 进士是朝廷官员的主要后备力量,只要能力够、运气好,最高官职可以做到宰相。"

" 至于状元、榜眼、探花,则可入翰林院。" 当然,如果皇上的女儿看上他,那可能就要放弃仕途了,因为古代驸马不能担任重要职位。

江南贡院曾是全国最大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 科举博物馆官网图片

坐落于南京秦淮区的江南贡院,曾是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据周道祥介绍,江南贡院在永乐迁都北京以后,作为江南乡试的场所。

自古以来有个说法," 北方出豪杰,江南出才子 ",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江南贡院考试号舍就有 20644 间,能同时容纳 2 万多人考试,而全国第二大考场,北京的顺天贡院只有考试号舍只有 900 多间。

从江南贡院落成直至晚清废除科举,这里为国家输送 800 余名状元、10 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更是有 " 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 的美誉。

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骞、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周道祥介绍说,唐伯虎中了解元很高兴,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印章上刻着 " 南京解元 " 四个字。" 在唐伯虎最得意的作品上会盖有这方印章,这也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 周道祥感叹道。

南京的古代考场还不止这一处呢,周道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朝天宫也是其中一处。很多人印象中,朝天宫是朝廷举行盛典前,进行礼仪练习的场所。" 同治年间朝天宫进行了复建,把它建成了江宁府学,当时名列前茅的会被分配到府学学习。"

(编辑 刘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