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光便重塑了城市的轮廓。以城市建筑为画布的灯光秀,是 2018 年深圳人的共同记忆之一。在市中心区、在人才公园,让游人为之驻足、为之感慨的,不仅有美妙的光影节奏,也有与上千万深圳人同呼吸共命运的荣耀与自豪。
继《影像深圳家谱》系列人文微纪录片首集影片《铁骑女神》收获百万级播放量后,第二集影片《城市逐光者》也于 1 月 3 日 17 时在深圳晚报微博、深圳网易、深圳 ZAKER 及深圳晚报媒体号矩阵同步上线。截至当天 22 时,本集视频播放量达到 168 万。视频在深圳人的朋友圈也引发热烈传播。
灯光秀的美是如何构思、打造出来的?从图纸到实景,想象的实现经历了怎样不为人知的历程?南山片区灯光秀的统筹设计师杜健翔解读了 " 逐光 " 背后的故事。
▲杜健翔和太太胡风华一起欣赏他们设计的灯光秀。
以悦动的光影融入深圳的夜色
一声 " 春雷 ",拉开了南山灯光秀的序幕。从蛇口 SCT 码头到深圳湾大桥,15 公里灯光串联天际线与海岸线,站在星光桥上看去,整座城市熠熠生辉、美不胜收。然而,在杜健翔的眼里,眼前的美景总还有些不足之处。
灯光秀从设计到正式上线,经历了不知多少次调试。千百种颜色间微妙的差别,在普罗大众看来,尽可忽略。但杜健翔的工作,却正是通过对色彩及其明暗的控制,创造光影的乐章。就算是灯光秀已经上线一个多月,他也忍不住要在路过的时候走进控制室,再调整一下路人几乎分辨不出的两种蓝色。
杜健翔认为,灯光设计是用灯光来展现建筑本身的体量结构,使建筑本身完成二度升华,在夜间呈现另一种状态。在他的理念中,灯光的设计,不应该喧宾夺主,应在建筑本身发掘出另一种美。
由他设计的南山灯光秀,以改革开放的 " 春雷 " 为开篇,继而以 " 科技 "" 生态 " 为关键词表现现代南山的特质,最后再将南山的历史娓娓讲述 …… 风格唯美。" 我们做灯光设计师,一定要适度地去做适合于这个城市的灯光 ",杜健翔这样解释自己的理念," 希望深圳市民在人才公园休闲散步的时候,感觉这么美的背景,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是城市的成长也是个人的成长
低调内敛的设计风格,跟杜健翔本人儒雅的性格如出一辙。然而即使是性格温和的他,也曾做过大胆的决定。1996 年,他毅然放弃在安徽老家的安稳工作,来到了深圳。" 那时候根本没有灯光设计这个行业,人们对于灯光的认知就是照明。" 攻读美术专业的杜健翔,最初在深圳从事的是设计行业,后来误打误撞进入灯光设计领域后,就爱上了这个行业。
" 深圳跟别的城市不一样,别的城市建筑早就建好了。但是我来深圳的时候,很多高楼大厦都还没有建起来。" 城市的蓬勃生命力,为灯光设计行业提供了高速发展的通道。23 年来,杜健翔主持了深圳卓越世纪中心、华侨城 OCT-LOFT、蛇口海上世界等地标建筑的灯光设计。
灯光秀背后是一个深圳家庭的小小史诗
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时代的大背景,同样也离不开家人的扶持。杜健翔离开老家后,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一年只能见一次面,数年后才在深圳团聚。家庭的分居令人心酸,但妻子胡风华的理解和支持是杜健翔最坚实的后盾。
" 她在老家的工作很好的,级别比我高,为了我,她放弃了。之后她到深圳来,在别的公司做得也很好,但是我的公司越来越大,她为了能过来帮我,又一次放弃了。如果不是我,她完全可以在事业上做得更好。" 谈起妻子的付出,杜健翔十分感动。
现在,杜健翔和妻子共同经营的灯光设计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同行中的佼佼者。谈及成就,他总是感慨万千。他与许多 " 深一代 " 有着相似的奋斗故事,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各自的精彩。在黑夜中流动的唯美灯光秀乐章,便是由这样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深圳人所创造,明灭的灯火背后,闪烁的是一个深圳家庭的小小史诗,也是深圳的城市精神。
深圳晚报记者 李慕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