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胡玉梅 / 文 顾炜 / 摄)6000 年前出土的、萌萌哒猪形陶罐、2000 多岁连着 " 卫生间 " 的东汉陶猪圈,体态浑圆温润的六朝滑石猪 ……1 月 5 日,《乙亥年》生肖猪年邮票正式开售;同时,《富贵猪——南京博物院藏猪文物展》在南博特展馆三楼正式开展。展厅中,各种憨态可掬的猪文物让观众挪不开眼。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富贵猪》是南博推出的 " 年度大展 " 之一,将持续到 4 月上旬,公众可以免费参观。同时,为了让公众有很好的参观体验,南博在春节前将实行全员预约制,将来想去南博参观的观众,得先在 " 南京博物院 " 官网或相关小程序上提前预约才行。
萌萌哒,6000 年前先民以家猪为形象制作陶罐
一进展厅,观众的眼睛就被多宝格式的橱窗吸引了。多宝格展架上,摆放着一个个新石器时期的猪形陶罐,有黑陶、灰陶、红陶,造型各异,有的翘嘴睁眼、有的抿嘴拱鼻、有的眯眼憨笑,生动逼真。陶罐的口沿部位设在猪的背部,既实用又美观。一些观众开玩笑说,这是不是 6000 多年前,用来装压岁钱的,太萌,太可爱了。
南京博物院办公室主任盛之翰介绍说,猪是六畜之首,也是十二生肖之尾。因为长得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顺,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对猪有特殊情节,它们更代表了诚实质朴、富贵吉祥。" 这个橱窗展出的一组猪形陶罐,是组合起来的。有的猪形陶罐是上世纪 90 年代,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中出土的,距今大约 6000 多年。这些猪形陶罐中猪的形象,都是饲养的家猪,它们与渔猎经济、水稻栽培共生出现。这也力证了,江苏先民们对猪的喜爱。"
很环保,2000 多年前的陶猪圈有 " 玄机 "
这次展览,展出了各种造型的陶猪圈,有阁楼的 " 炫富版 ",有相对简洁的 " 简体版 "…… 其中的一个东汉陶猪圈,最为吸引人。一头肥肥壮壮的陶猪在猪圈外,猪圈的一侧有楼梯,顺着楼梯向上,是一个独立的小屋。这个小屋是干什么的?有观众猜测,会不会是养猪的佣人住的房子,专门管猪的?
答案让人有点吃惊,不是养猪人的小屋,而是主人家的厕所。
据介绍,汉代的人追求 " 事死如事生 , 事亡如事存 " 的丧葬观念,所以,生前有什么,死后同样要享受。陶猪圈是猪圈和厕所融为一体的特殊建筑模式。它作为墓中的明器,开始出现于西汉中晚期,东汉中期普遍增多,到了东汉晚期更为流行。而陶猪圈是按照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来制作的。" 在古代,猪圈旁边设置一个小梯子,顺着小梯子上去,便是厕所,如厕后,排泄物流入猪圈,为猪圈提供了养分,增加了食物的多样性。这种养猪方式,比较节能环保,也相对生态,在一直流传了上千年。" 盛之翰说。
很富贵,手握滑石猪财富跑不走
这次展览,南博从诗词、典故、成语里,寻找生肖猪的影子;在陶塑、瓷器、玉器、砖雕、书画、皮影、年画、剪纸、玩具、饰品、标本中,发现生肖猪的艺术形象,并讲述其中的故事和传说。
除了展出猪形陶罐、陶猪圈,还展出了砖画像、缂丝《西游记》、邮票等。不过,和富贵最为贴切的,当属滑石猪。展柜中,展出了汉代到六朝,各时期、不同材质,大小不一的滑石猪。它们,长条形,双脚屈曲,双耳贴背,全身伏地 …… 雕法简洁,只寥寥数刀,就注入了饱满的生命,特别是眼睛和前伸的嘴,把猪的特点形象刻划得活灵活现,形态憨实可爱。
" 汉代到六朝时期,王公贵族死后,手中都要握着滑石猪。" 盛之翰说,在古人,人们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所以,有握玉猪的习俗。" 他们不希望死者空手而去,而是带着满满的‘财富’。滑石猪就是财富的象征,握着它,财富就手中握了。"
【化重点】
春节前,南博将实行全员预约
去年一年,南京博物院大展不断,让公众大饱眼福。今年,南博依然将大展频频。南京博物院副院长刘文涛介绍说,去年一年,南博的观众量达 366.7 万多人次,平均每天一万多人,比 2017 年上升了 10%。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都是小高峰。每次小高峰,南博的领票机前都排着 " 长蛇阵 ",让看展变成一种痛并快乐着的事。为了让观众观展愉悦度上升,今年将实行全员预约制。
刘文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所谓全员预约制,就是每一个进入展厅参观的观众都要提前预约,当然,观展的时间不限制。至于哪一天正式开始?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在春节前,肯定就会推出。她提醒,公众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下载 " 南京博物院 ",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进行预约。实行全员预约制后,观众到门口刷一下就可以了,可以节省时间。
全员预约后,会不会限制客流?刘伟涛表示,暂时不会限制客流。同时,为方便参观,届时,每一参观点的入口处,都会设置预约二维码等。" 这样做,是希望观众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参观感受。"
(编辑 刘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