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苏环轩 记者 徐红艳 实习生 徐碧瑶)刚刚过去的 2018 年,江苏全省 " 气质 " 如何?成绩单来了。1 月 8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8 年全省市、县 PM2.5 年均浓度实现 " 双降 "。其中,设市区年均浓度为 48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2.0%,超额完成国家考核目标。此外,随着环境整治和执法力度有目共睹,全省 " 蓝天 " 含金量进一步提高,去年空气质量为 " 优 " 的天数同比增加了 6 天。
△ 2018 年全省 53 个县(市、区)PM2.5 浓度排名情况(前 10 名)
哪些地方空气好?沿海首当其冲,如东最清新
自去年 7 月以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开始开展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53 个县(市、区)年均浓度为 43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2.3%,其中 30 个县(市、区)PM2.5 年均浓度较 2017 年有所下降,2 个县(市、区)与 2017 年持平,全省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
从排名情况来看,依据《江苏省县(市、区)PM2.5 浓度排名规程(暂行)》规定的排名方法,53 个县(市、区)中空气质量较好的前 10 名分别为:如东、启东、海门、昆山、盱眙、太仓、涟水、洪泽、吴江、如皋、金湖和建湖(含并列)。
从 PM2.5 浓度来看,53 个县(市、区)PM2.5 年均浓度范围为 33 — 54 微克 / 立方米,启东、如东、海门等 3 个县(市、区)PM2.5 年均浓度小于等于 35 微克 / 立方米。如皋等 30 个县(市、区)PM2.5 年均浓度同比呈现下降趋势,降幅范围介于 2.3% — 15.2% 之间,如皋、如东、张家港、阜宁、宝应、赣榆等 6 个县(市、区)同比降幅较大,均达到或超过 10%。苏北及沿江内陆县(市、区)PM2.5 浓度总体高于中、南部及沿海县(市、区)。
△排名靠后县(市、区)重点污染源卫星遥感影像
PM2.5 污染区域不平衡?这三大原因不容忽视
不仅全省县区成绩单闪亮,随着环境整治和执法力度的增强,全省 " 蓝天 " 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同比增加了 6 天。
然而,反映在空气质量数据上却不明显。比如,盱眙等 21 个县(市、区)PM2.5 浓度同比有所上升,空气质量排名后 10 名的县(市、区)PM2.5 浓度水平依旧较高(超过 48 微克 / 立方米),与空气清新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定反差,这是为何?
对此,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分析,由于较高强度的开发,大片裸露土地及建筑工地等对环境空气造成影响。卫星遥感结果显示,PM2.5 高值区裸地面积较 2017 年增加 13%,环境空气质量较差的县(市、区)均保有大量建筑施工工地,扬尘对 PM2.5 的贡献显著增加,这一定程度上推高了 PM2.5 浓度。
另外,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排放对环境空气影响明显。
从气象条件来看,2018 年,全省累积静稳天气达 83 天,同比增加了 27 天。特别是 1 月、11 月和 12 月份,因不利气象条件,江苏遭遇少见的、持续时间长的输入型重污染天气,导致 PM2.5 浓度飚升,直接拉高了 PM2.5 年度均值,对冲了来之不易的削减成果。
△ 2018 年全省县(市、区)PM2.5 浓度分布
后位 " 逆袭 ",这些地方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省生态环境厅分析,过去一年,省内部分地区依然存在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但取得市县 PM2.5 浓度 " 双降 " 的成绩来之不易。从一季度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严重下滑,53 个县(市、区)PM2.5 浓度攀升到历史高位的 64 微克 / 立方米,同比升幅达 14.3%,到二季度果断采取强化督查、精准帮扶、强制减排等措施,不利局面开始扭转,再到最终实现 PM2.5 浓度 " 由升转降 ",经历了 " 过山车式 " 的变化,付出了很多艰辛。
2019 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省 PM2.5 浓度进一步下降、优良天数比率持续提高的使命和目标不会改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继续开展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对排名靠后的地区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督查和帮扶力度。同时希望每一个江苏人在充分享受 " 蓝天碧水 " 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使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实现共建 " 美丽江苏 " 的美好愿景。
(图片来源: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编辑 张爱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