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09
深晚报道 | 新作《火祭》11日国内首演,谭盾:不是我作曲,而是曲作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著名音乐家谭盾将于 1 月 11 日携手深圳交响乐团(下简称 " 深交 ")和挪威国宝级小提琴家汉沐夕,在深圳音乐厅奏响 " 水火之音 " 音乐会。当晚舞台最大惊喜非谭盾小提琴协奏曲《火祭》莫属,这也是该曲在国内首次公演,同名 CD 则于 1 月 10 日全球首发。1 月 9 日,刚从深交排练厅下来的谭盾接受记者采访,从作品阐释到创作心路再到人生感悟,这位音乐家展示了他过人的哲思。

《火祭》国内首演在即:为深交实力自豪

" 在西方特别注重首演,大家会投很多精力在首演,因为它是一个很大的信号,让全社会来关注原创。" 谭盾直言自己就是想把这种首演文化带到国内。" 我去指挥法兰克福交响乐团时,他们就说,你别小看我们乐团哦,100 多年前可是马勒的乐团,马勒好多乐曲都是我们这里首演的,《大地之歌》《巨人第一交响乐》······ 然后我立马觉得另眼相看,因为这个乐团有传统。我希望我们的后辈将来会说,‘哇,深圳交响乐团好伟大,你知道吗《火祭》就是他们首演的’。"

选择把《火祭》首演放到深圳,与深交合作,绝不只因谭盾身为该团的首席客席指挥,他看重的是和深圳一起鲲鹏展翅的深交今时今日的实力。" 我特别自豪,要为他们喝彩 ",谭盾不吝赞赏深交排练的气氛," 这种排练的感人之情,我觉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交响乐团里是非常可贵的。包括汉沐夕,她告诉我,当深圳交响乐团的第一个音出来时她就知道这个乐团有多棒,如此的音色、音准、节奏,当在休息室里看到深交整个乐季的海报,就更震惊,深交居然演奏那么多西方传统经典曲目,还有很多非常棒的东方曲目,这个乐团在全世界的地位立刻展现在她面前。"

此次也是继谭盾《武侠》音乐会后,汉沐夕第二次与深交合作。11 日晚她将用一把价值 530 万欧元的瓜达尼尼小提琴演奏,这把琴号称具有 " 北欧的银色光芒 ",制作于 1754 年。" 创作《火祭》是为了纪念战争中无辜的牺牲者,并祈祷世界永远和平。而这把琴历经岁月沧桑,可以说也是战争与和平的见证者,用它来拉这个曲子,是蛮有意义的一件事。" 谭盾说。

回顾创作心路:不是我作曲,而是曲作我

这些年,谭盾融于东西方艺术世界,他的多部作品影响巨大,一直在音乐中寻找人生答案和自我。对于新作《火祭》,他用了一个比喻," 就像书法,一笔下去有千层颜色。" 这次创作,他从中国古琴跟胡琴的文化里边寻找源头,同时,创作之初就立下概念,用哆来咪发唆啦西哆里的来("Re")去写。为什么?" 因为‘ Re ’在西方是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英文中‘ Re ’作为前缀多表示‘重新’的意味:REnew(更新), REstart(重启), REsurrect ( 复活 ) ······ 但这个音一落下来,我就发现好难弄,在 30 分钟的《火祭》里要重复这个‘ Re ’,我用了 1000 多种方法去做出来,里面有无数的音乐层次。如果你觉得无聊了,我就失败了。"

回顾这段心路历程,他给了一个颇为哲学的感言:不是我在作曲,而是曲在作我。这就是音乐与生命的本质,"

是非常道家文化的一种,简言之,就是客观是你还是你是可观?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我觉得中国的音乐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要多研究这个问题。"

《火祭》为两个乐队而作,分别代表人类与大自然。效仿中国古代宫廷乐队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谭盾让 9 名管乐乐师站立在观众席中,其他乐师坐在舞台上,两个乐队一问一答展开对话。谭盾还赋予了《火祭》很强的戏剧感,音乐会现场就像一场极富仪式感的祭祀,指挥谭盾是这场 " 祭祀 " 的 " 主祭巫师 ",独奏小提琴连接台上与台下,是 " 祭祀 " 中的 " 预言师 "。大家呼唤着灵魂的 REturn ( 归来 ) ,战争受难者的 REbirth ( 重生 ) ,祈祷他们能够有 RElive(再活一次)的人生,再爱一回的生命。

当记者告诉谭盾,从《火祭》音乐中感受到了电影般的强画面感,他难掩兴奋。" 我们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就是要用音乐讲述故事,来描写大自然。我在音乐学院学习时,西方的老师总是跟我们灌输说,你们要排除视觉感,音乐就是音乐。但我不认同,我来自中国,这是一个崇尚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国度,寓意和比喻恰恰是中国艺术想象力的跟随,我希望古典音乐在中国不再是跟着西方去模仿重建,而是向世界释放创新和崭新的音乐艺术格局,有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特别是哲学层面的思考。"

有东方文化烙印,又深受西方文化浸泡,几乎拿遍当今世界最具影响的艺术大奖,作为公认的音乐鬼才,谭盾却说," 他们说谭盾为什么你那么厉害,我一点都不厉害,我就是永不忘本。我走到哪里,我也不得意忘形,我就是永远跟老祖宗(的传统文化)抱在一起。抱着,我就会成为天才,一失去了,我就是无力。到底我是音乐的奴隶,还是音乐是我的奴隶,只要我抱住老祖宗,这个答案就很清楚。"

教育家谭盾:期待与深圳年轻人分享更多人文和理想

现任职美国巴德音乐学院院长的谭盾,坦言自身负新任以来,不自主间就多了些作为教育家的感受。他认为在音乐技巧教育传承方面,应该要有特别好的观念。" 所谓艺术,一个艺是代表观念,术则代表技巧,这两个方面都要对世界文化有贡献,人家才觉得了不起。作为文学艺术家来说,我觉得除了探索内容的深度,同时也要探索技巧,因为那是人类的一种语法,就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除了内容以外,他的文字的文学性,它的叙述的技巧性,它的故事阐述的方法论,其实都让西方有一种憧憬。"

" 西方人乘着莎士比亚和贝多芬的翅膀飞到中国,而我的奋斗目标,我觉得中国音乐的格局一定是一个文化跟哲学的格局,我每次做首演,都会吸引世界关注,觉得那是因为在我的作品里有很多密码,中国传统文化的密码,关注世界关爱世界的密码,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听到中国音乐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也是他们的声音。"

西方音乐进入中国,一直被模仿重建,包括交响乐团、音乐学院。谭盾认为现在到了另外一个阶段," 我不喜欢跟着别人玩,所以我的这个职责就是希望我自己的音乐可以在教育和哲学领域,在古典音乐领域独树一帜,把中国的文化推出来。"

《火祭》在深首演只是开始,未来,谭盾期待能再到深圳就艺术跟教育、人文跟理想方面更多投入,与深圳年轻人和媒介分享更多," 这是我今后特别想做好的一件事 "。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摄影 冯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