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 文 施向辉 / 摄)1 月 10 日,在政协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完善生态环境政策制度设计 " 专题议政会上,10 位政协委员分别围绕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收集、PM2.5 监测等多个领域建言献策。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厨余垃圾由于产出大,末端处理难,受到了多位委员的关注。
" 南京人平均每天产生 1 公斤垃圾,其中 7 成都是厨余垃圾。" 市政协委员、江苏博学建设集团董事长王强认为,厨余垃圾处理难、成本高、利用效率低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他表示,南京可进行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鼓励和推广在新建精装修小区统一配备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在有条件的旧小区试点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政府筛选生产企业采取企业让利、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市民主动安装厨余垃圾处理器。 " 一个 70-80 万人口的区域,每天集中处理量至少要有 200 吨。现在全市没有一处专业大型的餐厨垃圾处理场,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仍在小规模试点。" 南京市政协委员、栖霞区政府副区长卢静同样建议,南京要加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场所的规划建设,支持鼓励中小型餐厨垃圾处理机的研发量产,促进少量的就近就地处理,发酵做肥料,变废为宝。
针对委员的建议,南京市城管局副局长陈雷表示,南京目前正在以 "2+4" 的模式,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2 就是两个集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及生活垃圾发电厂,4 就是 4 个郊区按照 " 自己建设、自己消化、自己处理 " 的模式来完善所在区的垃圾处理。目前,位于江北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主体设备已经安装到位,将于今年建成投入运营。同时,南京还将完善垃圾分类的排放、登记、差异化收费制度,积极宣传推动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发展及家庭厨余垃圾处理器的安装,构建垃圾分类的产业链,支持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的服务工作。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