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终盘点时。
乘联会统计的各车企销量数据近日出台,2018 年果然漫山遍野绿葱葱。
各种盘点在 2019 年 1 月铺排开,灰色的悲观情绪像个笼子套住很多人。人们怀念过去 28 年蒸蒸日上的好日子,越想越迷茫:所有招数都使出来了,却打不起一点涟漪。退市、亏损、出售资产、重组,串联成 2018 年血淋淋的一长串教训。
但是,有人在逆市里溺死无痕,有人在逆市里逆势向上,2018 年其实形成了非常明显的 " 价值 " 分界线:有人用打折的价格堆砌出 " 垂死挣扎 " 的销量成绩,有人用高端化的产品累积起 " 前所未有 " 的高利润,形成自己品牌的 " 高价值 "。车市慢慢显露出之前被过度消费掩盖的血色真相:很多高销量都是 " 笑着哭 " 的戏剧。
2018,谁在笑着哭?
即使各车企相继在 2019 年第一周用各种红色背景下的销量数据刷存在感。但挤挤水分,这些挣扎的销量背后是利润的丢失。
打开汽车之家网站,各种特卖会疯狂占屏,这几天是大众,2018 款速腾在北京的终端价格可以降 4、5 万。帕萨特可以降 6、7 万,几乎对折卖。
当然," 特卖会 " 毕竟偶尔为之。而非特卖会的其他品牌,即使在 2019 年的 1 月—— 2018 年已做了结算,其实也没有收缩优惠。
长安福特 2018 款两厢版福克斯,降价 8000 元。奥迪 A4L 更狠,2019 款车型降价幅度将近 10 万。沃尔沃 XC90,降价幅度达到 15 万。
2019 年 1 月尚且如此,更何况情况糟糕的 2018 年年底。可以预见,2019 年," 价格战 " 将在车市中人的迷茫里愈演愈烈。
降价换来销量,代价是难扛的利润。
2018 年中,新的《财富》世界 500 强排行榜出炉,榜单里明确列出各品牌的利润数据:丰田和大众的营收差不多,利润却几乎是大众的两倍。戴姆勒营收比通用高一点,利润是其 4 倍。
很多高销量,不过是 " 笑着哭 " 的戏剧。即使高销量在 " 数据时代 " 有 " 数据上的刺激性作用 ",高销量的 " 含金量 " 必须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为了这个 " 数据上的刺激作用 ",高销量的简单方法是提高库存,经销商面对高库存,就很容易引发一家降价万家降价的行业灾难。
2018 年,经销商和主机厂的关系 " 冰到极点 ",都是 " 高销量目标 "、" 高库存 " 惹的祸。数据显示,2018 年,只有 40% 的经销商实现盈利,关系如何不 " 冰点 "?
但在大幅度降价后,我们其实也看到了,2018 年的市场仍未反馈足够的暖意。而当大家开始反思 " 价格战 " 的弊端时,这些参与 " 价格战 " 的品牌的价值已经消失殆尽了,消费者越走越远。恶性循坏开始。
谁在哭声里笑?
当然,一般这种时候,市场也会冒出几个佼佼者,逆势向上,傲娇地远离高库存低利润,比如广汽丰田,完成史无前例的高销量,还把旗下的凯美瑞上升到日系三强里终端价格最高者—— 60% 以上消费者购买了 20 万以上车型。汉兰达更还在放肆地加价。2018 年,相信丰田的利润依旧会是全球第一。
另一边,领克也真正验证 " 高端品牌 " 的 " 高端化 " ——领克 01 的车主中,购买 Pro 版本的占比 80%;领克 02 高配车型销量也占比接近 80%;领克 03 顶配车型销量占比 70% 以上。
这些价格坚挺者,保住了利润,更保住了品牌该有的价值和调性,在一片哀嚎的哭声里,完全有理由笑出声。
但是这些毕竟是零星少数。中国车市更多的是笑着哭的局中人。
守住节操,敬畏价值
所以啊,满世界的销量刷屏是否真有必要?
佼佼者们能在破破烂烂的残局里傲娇,还是因为守住了节操,从而提升了价值。
这些品牌都有的共同点是,产品给力、技术扎实、体系健康,且稳住终端售价,不图一时之快而痛下决心练就品牌价值。
中国车市已经从 2009 年的淘金时代,进入 2019 年的炼金时代,局中人必须从 " 价格战 " 转向 " 价值战 ",回归 " 价值竞争 ",敬畏 " 价值 ",才能继续鏖战。
敬畏 " 价值 " 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从产品端,需要寻找到消费者 " 最迫切 " 的需求,且用独特的方式体现出产品价值。营销端也必须贴近消费者,为消费者创造附加值,而非索取销量。渠道端同时需要通过服务创造价值,让消费者真正感知到品牌价值,跳出单纯关注车型价格的套路里。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各车企 2019 年的销量目标都非常谨慎。" 激进 " 如吉利者,也把销量确定为比 2018 年高一万台而已。谨慎前行,回归价值应该是 2019 年的车市基调,这对车市至少是好事,希望 " 价值 " 尽快回归主赛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