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16
深晚报道 | 让“爱心蛋”畅销深圳!河源上村村解锁脱贫致富新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蓝天,白云,宽敞整洁的街道,花香迎四季,果香飘万里 …… 阳光照耀下的河源源城区上村村,村民们安居乐业,游客们尽情享乐,俨然一幅乡村美景图。

走近村民的新房,狗吠了起来,鸡群咯咯叫着散开。外来的人里有慕名而来买几盒“爱心蛋”的,有来考察长期合作销售的电商,也有志愿销售的团队 。这些人,都是因为扶贫队长黄旭军而来的。

“当时听到有扶贫项目,我就立刻报名了,我也是河源人,我觉得自己有这份责任。” —— 黄旭军曾是一名军人,2016 年 5 月,已转业到深圳大鹏新区群团服务中心供职一年的他,被派到河源源城区上村村,担任工作队队长,主抓精准扶贫工作。

上村村位于埔前镇西南端,距离圩镇 2.5 公里,是省定精准扶贫村之一,同时是源城区扶贫攻坚任务最重的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1680 亩,农户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甘蔗、蔬菜,村集体经济较薄弱。近年来,村里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只剩下劳动力薄弱的 2000 多名村民,他们又多是因病致贫、年老致贫。

结合上村村的实际情况,黄旭军和工作队研究决定,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减贫成效明显,两年来,全村共 73 户 198 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 100%。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5476 元,预脱贫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4045 元。扶贫过程中,黄旭军也以一名军人的良好形象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尊重和爱戴。

承载村民希望的“爱心蛋”焕发新生机

“这里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不连片、没有形成规模,应该把现有的资源归拢起来,统一打造、连片开发。”黄旭军刚来上村村,便留意到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有养鸡的情况,于是组织工作队为更多贫困户购买鸡苗,满足贫困户日常饲养的需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劳动强度下增加收入。

为了更好地发展养鸡产业,黄旭军联合工作队与村委在短时间内为贫困户筹集到 13.8 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号召劳动力弱的贫困户为合作社饲养果园鸡,再将鸡蛋收集起来,并命名为“爱心蛋”,由合作社负责销售鸡蛋,所得收入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年底分红。同时,每户贫困户每月都能从合作社得到一箱牛奶和一箱鸡蛋,改善自身的营养条件。

黄旭军与工作队真心实意为贫困户四处奔走,让贫困户十分感动。“以前养的鸡没人买,现在卖的收入还算不错,以前我们住瓦房,现在都住楼房了。”谈到加入了合作社养鸡后的变化,村民张大叔心满意足地说道。

优质的“爱心蛋”敲开了特区大门

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年底分红,并联系众多企事业单位、个人、电商等多种销售方式,上村村的养鸡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黄旭军还会到合作社走访,查看“爱心蛋”的质量,倾听合作社和贫困户遇到的困难。

为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还积极向深圳经济特区宣传“爱心蛋”项目,在实地考察过后,深圳的企业家与小区居民们纷纷预定了大量鸡蛋,并自愿为“爱心蛋”做宣传,渐渐形成了 100 多人的志愿销售团队。至此,“爱心蛋”销路完全打开,走上了特区市民的餐桌。

一年下来,工作队帮助了 38 户贫困户脱贫,让 74 位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但这远远不够,黄旭军认为扶贫不能局限于解决当前的困难,最重要的是为贫困村提升造血功能,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他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依托上村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土地资源,发展乡村亲子游项目,建立起长效发展机制。

说干就干,黄旭军与工作队多方协调土地,联系苗圃,寻求技术和政策保障等,做了大量工作,带领村民试种水果玉米、圣女果、百香果等经济农作物初见成效,为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贫困户脱贫不是仅仅依靠种养产业项目,做好“三保障”等项目扶贫,也是黄旭军一直所牵挂的。

教育环境在蜕变

“少年强则国强”,黄旭军认为,加强扶志教育,树立正确荣辱观,提高村民的知识文化水平,是更深层次的帮扶。得知上村村唯一的学校上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后,黄旭军便多次多渠道地向社会各界请求援助,大家也纷纷积极参与:深圳龙岗区义工联 U 爱助梦团队自发为孩子建立图书阅览室,捐赠图书 3.4 万册;大鹏新区对口帮扶源城指挥部为五村 62 位贫困子女一次性发放总计 9 万元助学金;香港圣芳济书院义教团学生多次到上村小学支教,不仅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更给他们带去了无限欢乐 ……

▲上村小学学生表演非洲鼓

据悉,目前上村村全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100%,2017-2018 学年上村村贫困户子女共有在校生 40 人(含幼儿园),无一人因贫辍学,其中符合教育补助条件的 34 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部拿到了教育补助(合计 105000 元);新区对贫困子女教育生活资助帮扶率达到了 100%(全年 40 人共 94000 元)。

住房条件在改善

贫困户罗远云,幼年即患上小儿麻痹症,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因身体残疾他被继父赶出了家门,孤身一人回到上村老家,居住的泥瓦房仅用几根柱子支撑着,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 2016 年 6 月改造前的危房

看到如此危房,黄旭军心头一颤:居然还有人住这样的房子!他当即决定,一定要帮忙罗远云住上安全的新房子。

从房子的设计、装修到家电和日用品的购买,工作队都尽心地张罗,另外还为他买了两头牛,以前只为别人放牛的“放牛娃”,如今又属于自己的牛了,这让罗远云感动不已。年底一头牛能赚一万多元,除去成本,纯赚约八九千元,大大改善了罗远云的生活收入。据悉,罗远云一样的贫困户,已有 21 户完成了危房改造。

▲改造后的新房

卫生医疗水平在提升

2018 年上村村低保户 43 户 123 人,五保户 10 户 10 人,已享受兜底政策,并帮助 73 户贫困户 198 人全部购买医疗保险,除此之外,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队在民生方面的扶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8 年实现安全饮水户户通,农村饮水安全普及达到 100%;到 2018 年底,基本实现村村水泥路,城市半径 20 公里范围内通公交;全面完成移民村的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活跃移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主村道路改造前后对比图

▲文化广场改造前后对比图

▲百香果种植基地前后对比图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积极探索和充分挖掘本村的人文历史资源优势。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上村村被省党史办评定为“红色村”,并下拨 500 万元的启动建设配套资金,为兴建“美丽宜居乡村”群策群力,积极引进优秀企业进驻上村村投资生态旅游建设。

▲上村村被省党史办评定为“红色村”

对于军人黄旭军来说,离开部队只是战场的转移,无论自己身在何处,都会保持军人本色。对于村民们,他无愧于心,然而,对于家人他却充满歉意。因为驻村,黄旭军时常不能回家陪伴家人,儿子的成长时光自己也缺席了不少,但是妻子和儿子却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贴心的妻子还利用节假日把儿子送到他身边。就这样,儿子来的时候,黄旭军会带着他跟村民一起劳动,让孩子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之不易。

▲黄旭军与贫困户一起交谈

黄旭军说,精准扶贫是一场持久战,自己只是其中一名普通的战士,再艰苦都会坚持下去。下一步工作队也将继续乘着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强劲东风,围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大力推进全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向上村村村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来源:河源广播电视台 编辑 庄思嘉

相关标签

黄旭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