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17
这个贫困村居然开起洗车店?还建四合院、加工厂?原来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衍坤,今天加工多少斤薯粉了?”“王队长你来了!今天加工了近 50 斤咯!”

见到张衍坤时,他正在自己的薯粉加工厂的晒场上翻动着太阳底下的薯粉,记者从他与贵塘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佑灵的闲聊中得知,2017 年 5 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曾经的贫困户张衍坤在家门口开起了薯粉加工厂,去年已经成功脱贫。

张衍坤所在的贵塘村,位于河源市连平县陂头镇北部,是连平最边远的省定贫困村之一。在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贵塘村由深圳市南山公安分局、区总工会和区统计局三家单位共同帮扶。过去的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精准帮扶下,贵塘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效,预计今年 100% 脱贫。

初来乍到,用脚步丈量村庄

“我来村里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怎么这村子这么偏远的。但也没想太多,第二天就和第一书记及村委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去深入了解咱们村民的基本情况,对精准识别、核查的贫困户建立扶贫档案。”说起刚来村里的事,王佑灵也是苦笑了几声。

他白天跑村民家里,晚上整理材料,熬夜成为常态。村委的办公场所也是破旧不堪。据王佑灵回忆,当时在村委办公场所用力跺几脚都感觉有点胆颤心惊,怕它哪里塌了。炎热的天气,只有破旧的电风扇,房间里时不时“串门”的虫子,都给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条件虽然是艰苦了一点,但慢慢也就适应了。驻村以来让我觉得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村里人口比较多,刚驻村的时候,只是走访调查就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天天往外跑,获取更多村民们的信息,比如会一些什么手艺之类的,将这些信息作为我们下一步选择扶贫产业项目的重要依据。”

虽然鞋子走坏了,脚也磨破了,但心却踏实了。

基础保障,危房改造走出新路子

走在村道上,记者看到一栋刚修建不久的房子,外墙还没有贴瓷砖,错落有致的红砖很是显眼。王佑灵对记者说,那栋房子就是贫困户张衍坤家。

贫困户的房子居然这么漂亮?王佑灵告诉记者:“张衍坤这房子是去年刚通过危房改造新建起来的,新房子旁边这些就是之前住的土坯泥瓦房,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已经变成了危房,工作队决定帮他修建起了这栋水泥房。”

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的“三保障”内容之一,也是扶贫的一大民生工程。去年进村后,王佑灵在对贵塘村贫困户的走访调查时发现,全村 97 户贫困户中,亟待进行危房改造的有 69 户,而其中,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和五保户共有 16 户。户数之多,任务之重,居连平县贫困村之首。

考虑贵塘村符合危房改造的贫困户中五保户和低保户较多,所以扶贫工作队商量后决定对村里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采取分类施策、分批推进。

对于该村一般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驻村工作队对他们实行分批自行节约改造。为降低工程造价,工作队根据贫困户家庭人口,提供建房总面积的标准,免费提供统一的设计标准图,引导他们按照标准来建造,确保他们建得起房、建得好房。

对于 16 户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工作队通过采取引进社会资金先行垫付的方式,按省政策资金的标准,由村集体统一安排每户 32 平方米的用地,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集中建设,取名“康馨苑”。

去年 9 月份,他们就告别了蜗居危房的困境,住上建筑面积 32 平方米、拥有一厅一卧一厨一卫一院(公共院子)的新房。住进“康馨苑”的五保户、低保户享有终身使用权,但不得转让、继承,房屋产权属于村集体所有。

“目前村里 69 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我们已经全部完成了,看着他们高高兴兴地搬进安全的房子,虽然不是很大,但是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时部分房体会倒塌了,我心里也替他们高兴。”看着这些新建的水泥房,王佑灵笑了起来。

多方创收,主导产业带动百花齐放

住房是保障,产业则是实现增收脱贫的关键。与王佑灵在村道上走的时候,一个醒目的招牌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村里竟然开了间洗车店?王佑灵告诉记者,店主张党有也是一名贫困户,从之前的走访中得知张党有自身有意愿学习洗车技能,村里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帮她开起了这家洗车店。

张党有告诉记者,她目前每天大概能洗 10 辆车左右,算是一笔比较稳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兼顾一下田地,心里十分开心。

王佑灵告诉记者,经过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对贵塘村现有资源、情况的摸底及实地考察之后,工作队决定在产业帮扶上实行“三个产业主导 + 百花齐放”的模式,充分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实现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三个产业主导”即发展百香果产业种植、养牛扶贫项目和种植三华李项目;“百花齐放”则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在他们的原有产业和所掌握的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帮助他们发展酿酒、薯粉加工、养殖竹鼠、屋顶光伏发电等方式,促进稳定增收,实现脱贫。

目前,“百花齐放”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据王佑灵介绍,目前村里共有 36 户 141 人贫困户参与了肉牛养殖项目,根据入股资金,参与项目的贫困人员每人每年可以从这里额外获得 700 元到 2000 元的分红,实现贫困户与村集体稳步脱贫。

除了这种集体项目,工作队根据张衍坤的自身意愿和手艺,帮他建起了一间薯粉加工厂。张衍坤高兴地告诉记者,之前他家庭每年的收入都很不稳定,很多时候都只能靠身患残疾的孩子在外打工挣钱来支撑整个家庭的支出,今年预计年收入将可以增长数倍,达到 5 万元以上,他十分有信心脱贫。

昔日贫困村,如今新面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王佑灵心里沉甸甸的担子也是终于卸下了一部分。

王佑灵说:“村民的纯朴和热情是真的让我很感动,我在这里感觉到很温暖。我的家人也支持我的工作,他们让我要大胆用心去做,我自己本身也是从农村出来的,理所应当反馈农村,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那我就更应该用心去做好这份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

来源:河源电视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