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19-01-18
深晚报道丨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为龙华教育提供未来学校的附小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16 日,龙华教育 " 积极 · 创未来 " 两周年成果展之未来学校课堂新样态展示活动在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附小)举行。靠刷脸进校园、基于大数据进行的综合评价、AI 应用于教学,龙华未来学校有了附小模式。

2018 年,龙华区教育启动 " 三龙战略 " 提出了教育智能体概念,同时发布了针对教育行业的 " 教育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 精准推荐解决方案。作为龙华区 " 三龙战略 " 的实践校,附小在基础教育领域,AI、大数据、生物识别、无感评价四大核心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帮助学校完成各场景、各层级的数字化升级,形成教育智能体。在 " 互联网 +" 支持下,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利用大数据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智慧,师生在不同的实践场进行 " 线上 + 线下 " 混合式学习已成常态。学校通过无感知伴随式收集各项应用数据,形成教育大数据,其中,可形成 " 学生画像 ",可辅助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做出精准分析,进而因材施教。

记者看到,目前该校现有 23 条有温度的人工智能通道,实现动态人脸识别、智能考勤、管理校园内人员出入、日常数据统计等。其中,学生通行时,闸机将识别人脸和表情,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向家长发送有趣的 " 报平安 " 消息通知。校园内自助健康监测仪、共享柜、无线校园、无感知打卡、浸润式的全息投影、物联网互动,查看各路分析大数据中心,附小全方位的展示了一个具有分析、感知、呈现能力的智能体雏形。 " 附小一直坚持基于课堂谈教学,基于教学谈学校。聚焦课堂新样态,依据教学实践探索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三步走:走下讲台,走出教室,走出学校。" 校长吴少文在做主题为《聚焦课堂新样态,构建附小新生态》时详细的介绍道,拆掉讲台,让老师走到了学生中间,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走出教室,将课堂延伸,打破空间界限,统整学科,重构课堂;走出学校,开发 " 自然研学 " 系列课程,逐步探索出学科 + 体验的模式,让孩子链接世界和未来。在这个过程,重构了学习路径,重新认识了学习,重新理解了课堂,重新定义了学校。

龙华区教育局副局长段先清介绍说,附小是原村小升级改造的学校,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借助 " 未来学校 " 的契机,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最终呈现出今天自信、积极、充满张力的未来教育新样态。对今后几年龙华区原村小升级改造,教科院办学模式探索,校、企、高校的合作方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龙华区教育局局长王玉玺表示:" 要充分利用好各界资源,融合创新,为学校所用。" 附小将继续做好试点工作,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教育赋能,将雏形逐渐变成模型,为龙华教育提供未来学校的附小模式。 深圳晚报记者 赵东眉 通讯员 通讯员 陈虹妃 张茜 文/图

相关标签

大数据 人工智能 ai 升级改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